-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线上知识狂欢
“这是我买的172场知乎live,花了2000多块钱。”郎瀚威边展示着手机,边在纸上画着同心圆,演示知识的半径,最外一圈代表前置性的知识,“比如说某类法律,可能真正遇到的时候就晚了,我需要提前学习,才对未来有用。”郎瀚威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8岁的郎瀚威目前在一个投资公司做研究员。
从一开始,知乎live就吸引了郎瀚威。这个内嵌在知乎网站上的产品,有点像线下的演讲,也参考了即时聊天的形式,主讲者就某个话题,用文字、语音或图片分享自己的见解。自从2016年5月14日上线以来,知乎已经上线了1500场知乎live,共有900多位讲者,场均收入1万元,最多的葛巾谈“正装入门”更达到了19万元。
“最受欢迎的内容有三类,”知乎live产品经理郑紫阳对《第一财经周刊》总结道,“快速了解一个行业,决策参考和自我提升。”作为一个知识分享的社区,知乎从来不缺这类内容。关键在于如何让分享效率更高,参与者的效率更 高。
在郑紫阳看来,1988年生,有海外教育背景,乐意为知识付费的郎瀚威,符合这个产品面向的主流人群―20岁到30岁,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背景,付费意愿高。
正是这群年轻人推动了为知识付费的这股热潮。在另一个知名的知识付费平台“得到”上,李笑来发现自己成为了收入最高的知识生产者。李笑来做过新东方的英语老师,也写过书,如今是一个天使投资人。2016年7月28日开始,他受到“得到”创始人罗振宇的邀请,在“得到”上开设了一个付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主要以图文的形式为用户讲述一些获取财富相关的经验和常识,标价199元/年。截至今年2月28日,已经有12.7922万人订阅了他的专栏,这意味着他的专栏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545.6万元。
无论是对于李笑来这样的知识生产者,还是“得到”这样的知识付费平台来说,这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数字,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创业公司和资金涌入知识付费这个热门的领 域。
2016年6月8日,分答上线42天后,便引进了2500万美元A轮融资;同样在当年6月完成D轮融资之后,喜马拉雅累计融资已经超过了7000万美元;2017年1月12日,知乎宣布已完成D轮融资1亿美元。
过去的一年,互联网极为顽固的基石―免费经济正在松动,这并非故作惊奇,“免费”早已成了一代人不假思索的想法,由此导致盗版摧垮了通用软件、唱片和图书行业,“知识无用”成了谈论知识时的底色,然而如今,一股为知识付费的热潮开始兴起。
今年2月,当IT评论家洪波(keso)在朋友圈宣布开设36kr专栏时,腾讯CEO马化腾留言说,应该等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开通再做打算。洪波回复说已经一两年没见动静,马则回应要加速开发。见识过早期微信付费阅读形态的洪波认为,微信做付费阅读功能很正常,它从来都是顺应第三方需求的平台。
“我们现在进入了丰腴社会,”keso说,也就是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但可供消费的却不多,这是一个矛盾。在丰腴社会中,供给是充足的,只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如同上千万个微信公众号令人无从挑选。如果有人以收费的方式提供有品质的东西,或让有品质的东西出现在知识视野中,自然有人愿意付费。
在北京望京社区边缘的一家咖啡馆里,一个下午keso至少接待了三波拜访者,喝了三杯拿铁。作为IT评论家,他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一路发展,认为知识和内容原本的界限在今天都没有了,与其叫为知识付费,不如称之为内容服务,而且重点不是内容本身,而是服务。
在另一个知识付费平台“分答”上,有人花3000元问网络红人王思聪“你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后者45秒的回答引来2.2812万名付费1元的旁听者,于是王思聪收入1.1406万元,其余的归提问者。这种猎奇娱乐式的玩法,加上网络红人的号召力,令为知识付费、知识经济、知识变现或是内容付费等等称呼,被装配到此类产品头上。
正如命名的不统一,每个体验或参与其中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答。
在一个宽敞而杂乱的公寓里,李笑来向《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一切使直觉更为正确,更接近方法论的,都是知识,所以它肯定是很有用的。知?R变现一开始就很普遍,他自己从英语老师、知名畅销书作家,到天使投资人、专栏作者,一直都是靠知识赚钱的人。只不过这两年更多人因此赚到钱而已,“写个专栏赚2000万,人家写小说3个亿呢。”李笑来不认为这是个新鲜事。
在一家初创的孵化器里,在内地因《奇葩说》为人熟知的黄执中匆匆赶来,成名后他和节目中其他5位知名辩手如马薇薇一起,创办了米果文化,去年6月推出的《好好说话》,是一档每天6到8分钟的音频付费节目。 李笑来在“得到”上的专栏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545.6万元,但他仍不确定自己明年是否会继续在得到上售卖知识。
坐定后他以最佳辩手思维向《第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