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碳酸盐岩油藏小型泡沫酸压工艺技术研究.pdfVIP

海上碳酸盐岩油藏小型泡沫酸压工艺技术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2013年 11月号石油中旬刊 第1o卷第32期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 (NatSciEdit) Nov.2013,Vo1.11No.32 海上碳酸盐岩油藏小型泡沫酸压工艺技术研究 魏裕森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1O0;中海石油深iJl1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67) 韦红术 ,张俊斌 (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67) I珠 j虽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事业部塘沽基地泥浆作业公司,天津300452) [摘要]酸压改造是碳酸盐岩储层增储上产 的重要手段 。某探井珠江组为 中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 ,常规测 试产 能非常低 ,无法认识 、评价储层和上报储量 。为此,针对储层地质油藏特征并结合海上半潜式钻井 平 台探井测试作业特点,用该地 区储层岩屑进行室 内试验 ,筛选 出适合该储层 的缓速盐酸体系;从快速 评价储层产 能出发 ,筛选 出适合该储层的泡沫酸小型酸压工艺;在 LH18—3—1井探井应用后 ,用现代试井 解释方法及半对数分析方法对小型酸压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 明,酸压获得成功,证实 了筛选 出酸 液体系及酸压工艺对储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对海上类似储层 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 ;泡沫酸 ;酸压工艺 [中图分类号]TE35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 (2013)32—0155—04 LH18—3—1井位于生烃潜力巨大 的白云凹陷的北坡 ,番 禺低隆起 的东部 ,距香港东南 240km,构造 断层与裂缝发育,实际钻探多个储层 ,测试 2层 ,其中测试第 2层 DST2为灰色碳酸盐岩 ,混有少量石 英 ,微量海绿石 ,隐晶一微晶结构 ,中等一较致密 ,硬 ,块状 ,遇酸反应强烈 ,储层段局部含少量泥质及 粉砂 ,物性较差 ,非均质性强 ,测井解释孔隙度为 17 ,渗透率为 0.95×10_。m。,为典型的中孔低 渗碳酸盐岩储层。储层温度约 100℃,地层压力系数为 0.99,属正常压力系统 。 IH18-3-1井为预探井 ,水深 400m,NH5钻井平 台承钻 ,钻探过程考虑到周边邻井钻探至 目的层 段碳酸盐岩均发生严重井漏 ,因此该井实钻采用 4层套管井身结构 ,即 36in井 眼×30in导管+17 in 井眼×13%in套管+12 in井眼+9%in套管+8 in井 眼×7in尾管,其中四开钻 8 in井眼,以防钻 探过程中发生井漏上部井眼垮塌 ,目的层采用低密度钻井液 ,实钻过程中未发生井漏;下 7in尾管采用 固井非渗透水泥浆体系,保证了优 良的固井质量 ,为酸压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测试采用集束射孔工 艺 ,穿深达 825mm,管柱采用半潜式螺杆泵测试工艺_1],测试过程 中第 2层常规测试时原油未达到地 面 ,通过施工前的科学研究,决定采用原管柱实施 “缓速盐酸体系+混注液氮”泡沫酸压方案。 1 泡沫酸压工艺原理 1.1 酸岩反应原理 碳酸盐岩储层主要矿物成分是石灰岩、白云岩,酸岩反应速度快 ,反应产物为可溶性盐 、二氧化碳 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 2HCl+CaCO。一CaCl2+CO2+HzO (石灰岩) 4HCl+CaMg (COs)2--~CaC12+ MgC12+CO2+H2O (白云岩) 1.2 酸压工艺原理 以高于储层所能承受的排量从套管或油管 中注入 ,使之在井筒中迅速建立压力 ,直至超过地层的压 缩应力及岩石的抗 张强度 ,从而压破地层 ,形成裂缝 。连续注酸使裂缝延伸 、酸蚀形成裂缝 ,产生凹凸 不平 的沟槽 ,闭合后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裂缝 ,裂缝具有 比原地层更高的导流能力和面积,由径向 流变为线性流,产生的裂缝沟通远处的裂缝及高渗透区,因此能提高油气井产能。 [收稿日期]2013—07—12 [作者简介]魏裕森 (1981一),男,工程师,硕士生,现主要从事钻完井监督方面的研究工作 。 石油中旬刊 *油气田开发工程 2013年 11月 在井底施工压力大于地层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液注入地层,地层裂开形成人工裂缝 ,酸液始 终在张开的裂缝中流动并与裂缝壁面反应,产生凹凸不平的沟槽 ,闭合后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和一定酸蚀 导流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