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雨》《日出》到《北京人》看曹禺话剧批判精神.doc

从《雷雨》《日出》到《北京人》看曹禺话剧批判精神.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雷雨》《日出》到《北京人》看曹禺话剧批判精神

从《雷雨》《日出》到《北京人》看曹禺话剧批判精神   摘要:曹禺话剧现代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作品本身蕴含的批判精神,这种步步加深的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封建传统中不合理内容的批判、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判、对个体人物的批判。 关键词:雷雨;日出;北京人;批判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03-01 曹禺作品现代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不是目的,通过批判达到解放个性从而改变个体的生存困境和张扬人的主体意识这才是目的。人的文学固然要表现人生的问题,但是反映问题批判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这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就使得曹禺深深陷入到对个体生存状态的思考之中,曹禺发现要想摆脱痛苦焦灼的生存状态就必须要唤醒主体意识、掌握自我的命运,通过解放个性来打破这些现实的枷锁。 从《雷雨》到《北京人》,曹禺作品中的批判精神是步步加深的。如果说《雷雨》中有所谓的宿命、伦理等因素来分散了作品中本来的批判精神的话,那么在《日出》和《北京人》中,作者则是用了古典绘画中写实的工笔来细细地描绘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和整个人鬼混合社会的腐朽和罪恶。如果说《雷雨》中,作者把一些该批判的人物还写得深情款款的话,那么在《日出》《北京人》中,作者则是从那些该批判的人物身上扯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对封建传统中不合理内容的批判。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曹禺对一个个封建大家庭生活的揭露和批判中。封建社会家国一体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中国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要想摧毁带有封建专制性质的“国”或者说社会,就必须从家庭入手查找祸根,人必须要走出家庭的牢笼,呼吸外面的空气,追求主体的自由与权力。可能是因为已经远离了五四时期的狂飙突击,曹禺对待封建传统并不是一种偏激地全盘反对的态度,而是一种比较理智地对其中不合理内容的批判。在《雷雨》中,虽然作者自己说没有直接地表现对什么的攻击,却无时无刻不在表现着封建门第观念和封建夫权父权造成的悲剧,那就是个体痛苦焦灼的生存困境和人物不能掌控自己生活的悲剧,于是禁锢人性自由的封建门第观念和封建夫权父权便成了作者批判的对象。在《北京人》中,封建士大夫家庭是个可怕的桎梏,里面人的生活一直识郁结不舒,如同古井里的水,他们只沉默地接受这难以挽回的不幸,在无聊的岁月中全是黑暗同龃龉,想得到一线真正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的陈腐之气已经把生活在里面的人变成了活死人,死活人,活人死,曾文清和曾霆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做主,曾文清甚至因为浸染了过分的陈腐之气而懒于去感觉自己还有感觉,作者通过表现曾家的没落和两代人的痛苦焦灼生存困境,对压抑人性禁锢自由的封建大家庭制度提出批判。 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判。曹禺并没有将批判的眼界仅仅局限于一所所封建大家庭的老宅子里,而是放眼社会。整个是社会的坏风气已经深入骨髓,但是却鲜见反抗的身影。即使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开始影响着中国社会,但是还只是表层的,与封建意识纠结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浮躁、虚伪的风气。在《雷雨》中,从压迫者的角度来看,是极尽压迫剥削之能事,鲁大海揭露出周朴园在哈尔滨包修工桥,故意淹死小工然后克扣他们的性命钱,而此次罢工警察打死了工人也是白白打死的,用钱收买了工人代表复工,从被压迫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很少有反抗精神,即使有也是不彻底的,这些选出来的工人代表并不真正地代表工人的利益,他们收了周朴园的钱就把矿上的工人出卖了,即便是鲁大海在反抗压迫中的表现也是莽撞轻率。在《日出》中,整个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而出现的人物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不足”的一面,横断面式的展现手法让我们看到,无论是陈白露处所谓上层社会领地还是宝和下处这个下层人聚集的区域都表现着这个社会已经糜烂到骨头了,毫无反抗性的被压迫者反而是助涨着这种吃人的社会风气,这吃人的社会将人推向了痛苦的生存困境中,作者对这样的社会表达出“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咒骂和批判。在《北京人》中,曾家一家其实也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的缩影,腐朽不堪却无人充当掘墓人,如果说曾家是封建士大夫家庭,它的腐朽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那么,曾家的邻居则是资产阶级家庭,而他家的老太爷照样对曾老太爷漆了多遍的棺材觊觎不放,从侧面表现出整个社会的封建腐朽风气已经深入骨髓,即便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是从娘胎里就带着这种风气的,所谓的新兴资产阶级并没有利用手中的资本权力来革新社会面貌,反而是助纣为虐令人失望。 对个体人物的批判。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改变人物生存困境的重要基础,“我更恨人群中一些冥顽不灵的自命为人的这一类动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