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浅谈汉语动物成语英译.doc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浅谈汉语动物成语英译.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浅谈汉语动物成语英译

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浅谈汉语动物成语英译   [摘 要] 在汉语中,成语是极具生动力以及富含凝聚力的表达力极强的固定用语。汉语成语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而凝炼出的智慧结晶,因此,包涵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汉语成语中,使用动物名称的成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同一种动物寓意着不同形象的现象,这就给翻译此类包含有动物名称的汉语成语带来了一个难题,是传达中华文化保留汉语成语中的动物形象还是顺应西方文化替换汉语成语中的动物形象呢?本文将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就这一现象进行阐释以及讨论。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动物成语;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80-2 一、汉语动物成语概述 随着中华民族和汉语的发展,汉语成语逐渐丰富起来,每条成语都有其成形发展的历史。 (一)汉语动物成语的来源 动物成语的出处有寓言故事、文学作品、古代神话传说及民间口语。历史悠久的动物成语大量浓缩汉民族的生活经验和真知灼见,是汉民族精神和物质文化的代言人。 寓言篇幅短巧,充满智慧和哲理,有讽刺或劝诫的意义,便于使用,因此被凝炼成成语。动物因其形象性和生动性跃居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地位,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等成语;文学作品中一些词语经不断加工、反复使用,演变成常用词汇并转变为成语。许多动物成语来源于文学作品,如井底之蛙、一丘之貉等成语;神话指的是是人类演化初期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并且传承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因此神话为创造汉语成语提供丰富的材料,如画龙点睛,杯弓蛇影等成语;民间口语是古代人的口头话,被沿用至今,是动物成语的又一个重要出处,比如亡羊补牢、骑虎难下等成语。 (二)汉语动物成语的形成 每个成语都会经历一个演化过程。汉语动物成语形成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直接摘取、压缩、改换文章内容。 如,《心书“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如虎添翼,正是去掉“猛”和“羽”压缩这一句话演化而来;再如,《魏书“人生如白驹过隙,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不闻于没世矣。”白驹过隙,正是直接摘取这一句话中的“白驹过隙”而演化成成语。苏轼的《三马图赞引》中:“振鬣长鸣,万马皆喑。”被后人用“齐”将“皆”替换,这才形成万马齐喑这一个成语。 (三)汉语动物成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意义 通过与动物的接触和对动物的了解,人们发现人类的性格和动作行为与不少动物的秉性有着相似之处,而且同一种动物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大同小异。 如,马是最早被中华民族驯养的动物之一,因其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优点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在古代,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给人类提供食物(肉奶)及交通运输工具,还是战场不可缺的“武器”。汉民族常用马寓意远大前程象征杰出人才,从金戈铁马、汗马功劳、快马加鞭、马到成功、龙马精神等成语中可看出对马的喜爱及褒奖之情。再如,虎是百兽之王,备受畏惧和崇敬。在汉文化中,虎象征的文化意义有褒有贬,虎的褒义文化意义主要象征威猛、果敢和力量,有卧虎藏龙、龙争虎斗等成语;贬义文化意义主要象征凶残和狠毒,有为虎作伥、谈虎色变等成语。 二、动物形象在汉英文化中指示意义的异同 语言是文化最主要的承载形式,不同的民族的语言都能影射出所属的民族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动物的情感不尽相同,也有相近之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各文化中运用动物词汇进行暗含或指代的语言过程中的相近或相悖的现象便可看出一二。 在汉文化中,狗是一种卑贱、受人指使役使或助人作恶的角色,因此在有“狗”组成的汉语成语无一例外都具有贬义色彩,如猪朋狗友、狗仗人势等;在英美文化中,狗受人喜爱热爱,与狗相关的词汇或短语洋溢着对狗的赞美及热爱之情,如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马无论是在汉文化还是英美文化中都吃香,都受到赞美,都有正面的象征意义。鸡、牛、羊、蛇只在汉文化中有象征意义。 可见汉英文化中一些动物形象相同,一些动物形象在此文化中存在而在彼文化中不存在,一些动物形象反差甚大。这给英译汉语动物成语的译者提出难题:是要替换某动物词汇还是要保留?或是通过意译呢? 三、文化生态学概述 自20世纪以来,形成和发展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新领域――文化生态学。最初,只有人类学家们进行关于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文化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早期重要的人类学家,如弗兰兹北美的土著民族如印第安人时思考文化与环境的联系后,有的学者主张“可能论”,即环境可能决定文化,博厄斯和克罗伯就是这一主张的支持者;有的认为环境直接决定文化,即“决定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