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家庭特征探究进展
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家庭特征探究进展 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国内外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研究中汇总、整理和分析后,从童年虐待、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结构三个方面综述了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特征研究进展,并提出从家庭视角出发治疗及预防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家庭特征童年虐待家庭结构一、引言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PD)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所最为重视的(郑雪,2007)。
在国内,已经结案的马加爵、张君、黄勇、邱兴华等杀人狂及2010年3月23日至4月30日福建南平、广西合浦、广东雷州、江苏泰兴、山东潍坊等地在短短50天内5起严重的砍杀幼童事件的肇事者都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李东,2010)。尽管反社会人格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比较低,但是反社会行为造成的危害却异常严重,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研究已达200余年之久(陈利,2007),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同时也取得了相当丰厚的研究成果。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成因除了一些先天因素之外,如遗传,脑神经等因素,而与之相关密切的因素则是家庭环境了。下面,我们就近几年来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简要的回顾与整理。
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特征
家庭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一个人的品质、性格、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形成,都与其从小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蒋奖等(2006)就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在文章中指出,影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各种环境因素中,家庭环境影响力最大,诸如家庭经济地位低下、家长不负责任、父母婚姻严重不和谐、缺乏父母关爱和照顾、受到暴力惩罚或忽视等,由此可见,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是具有一定的家庭特征。
1.童年期创伤――童年虐待
早期许多研究发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大量的有童年或幼年时期遭受过虐待,由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绝大多数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认为童年期虐待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存在高相关。例如,Audrey R.Tyrka等人在2007年的研究的结果支持这一假设,各种形式的儿童虐待与亚临床水平的成人人格障碍的症状广泛相关,也就是说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尤其是虐待,更容易使个体形成反社会人格(李瑶、徐凯文等 2011),MacMi1lan等人的研究发现,躯体虐待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解释和预测作用。即个体童年的躯体虐待越严重,成年后患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曹广健等人(2011)对北京市监狱的3000名服刑人员进行研究也得出相同结果,服刑人员12种人格障碍中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童年创伤经历特别是虐待经历,相关性最强,由此可见国内外的研究得出一致的结果,也说明该因素具有跨文化性。
早期的成长经历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社会人格的形成除了童年时期遭受躯体虐待之外,还有可能遭受了更残酷的性虐待,从而对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吴岩峰等(2009)指出早年的性体验在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性虐待则会阻碍儿童人格正常发展,因此并对137位男性罪犯进行筛查,根据DSM-Ⅳ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诊断标准诊断,其中60名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ASPD)其余77名非反社会人格障碍罪犯(NPD)为对照组,进行性心理及行为特征调查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ASPD)幼年时受到性虐待的比例为30%,高于非反社会人格罪犯组(NP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每一种虐待都包含有情感虐待,而“情感虐待”是指对儿童长期的、持续的、反复和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使儿童的经验和行为表达产生消极影响。因其具有内隐、无意识、后果长期性的特点,因此西方心理学家们称情感虐待为“看不见的灾难”,因此也不难解释为何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情感特点无罪恶感、无责任感、无同情心、无内疚感了。徐凯文等人在2010年对北京市监狱的182名APD倾向服刑人员进行研究发现,APD服刑人员中各型童年创伤经历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生人群,性虐待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躯体忽视,情感忽视,躯体虐待,情感虐待。
另外,即使是遭遇了类似或相同的童年虐待,但是男性与女性与反社会人格的关系还是有区别的,张天宏等人(2007)对987例临床人格障碍倾向者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的评分结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出结论:两者存在正性相关关系,并且男女略有差异,男性被试童年期的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的经历越多,成年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倾向将越明显。女性被试童年期情感虐待和性虐待的经历越多,成年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倾向会越明显。个体在早期反复遭受虐待和忽视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总而言之,从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思索.doc
- 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思索.doc
- 关于中国当代高师声乐教材研究.doc
- 关于中国近代教育几点反思.doc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索和启示意义.doc
- 关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几点思索.doc
- 关于中学生早恋现象探究.doc
- 关于中学生自信心调查和影响策略探究.doc
- 关于中学音乐教学中契机和美学问题.doc
- 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doc
- 4.1 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课件高二上学期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习题集 .pdf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 课件(共50张PPT).pptx
- 青海2024行测笔试真题及答案 .pdf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27.巨人的花园 课件(共58张PPT).pptx
-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5 树和喜鹊 第1课时 课件(共37张PPT).pptx
-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件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 贵港市平南县2024届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pdf
- 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