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恒影视剧作主旨与审美风格衍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恒影视剧作主旨与审美风格衍变

刘恒影视剧作主旨与审美风格衍变   关键词:剧本;死亡意象;艺术与哲学的终极命题;悲观主义 刘恒既是当今中国文坛一名优秀的作家,同时更是目前中国影视行业中一位颇具实力和份量的编剧。从早期的电影《本命年》、《秋菊打官司》、《菊豆》到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少年天子顺治篇》,还有最近几年的电影《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金陵十三钗》,他参与创作的作品无一不获得了业界口碑和市场票房的双重认可。从《本命年》到《集结号》,二十年来,刘恒的剧作始终保持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他本人的创作能力也惊人的持续旺盛。 1 死亡的意象――悲观主义的存在源泉 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剧本,死亡是刘恒笔下人物始终跳脱不出的一个重要命题。《黑的雪》里的李慧泉,《伏羲伏羲》的杨天青,还是《少年天子》里的顺治帝,《云水谣》里的陈秋水,众多的人物死亡的方式不同,却都殊途同归,将死亡作为自己的宿命和归宿。 在接受采访时,刘恒坦言死亡是一个经常思考的命题。“(死亡)是一个阴影、一个幽灵。我15岁当兵,可以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痛苦。再大一点,除了性苦闷,突然冒出来的就是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当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我外祖父病故了,这是我亲人中第一个人的死去……那时我当兵半年多,又想家,又是外祖父死了,就琢磨怎么一个人就这么没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钻起牛角尖来了……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对叔本华、尼采的著作读得多了,发现他们思考的起点也是这个东西(死亡)。40岁以后的人面对这个问题时产生的虚无感可能比一个少年的悲观更可怕。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宗教也就是以这个问题为起点的,佛教的轮回、基督教的天堂都是对人的这种恐惧的安慰。” 存在主义将死亡比喻为地平线,好比我们看一个平原,如果地平线是死亡的话,我们不知道地平线后面是个什么东西。这就像我们人类的生命一样,我们老在往前走,但我们不知道这个地平线的后面是个什么东西。存在主义认为,这个不可知,是悲观主义的源泉。人们信奉宗教,实际上是给自己寻求一丝安慰。上帝告诉我们那边是天堂和地狱,而佛教说你还可以轮回,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 当看清楚死亡的深刻与无所不在后,作者笔下的故事和人物都跳脱不出死亡的基调。作者也自认为“骨子里有一些悲观主义的东西,不管蒙上多么漂亮的外衣,它也难以消逝”。实际上严格说来,我觉得生活本身就是“不幸福”,“不幸福是必然的”。人终逃不过一死,无能为力。我的悲观主义也源自人和人的不理解。这不是哪个人和哪个群体能够自己解决的。基于此,我在作品里展现的就是对这些东西的无可奈何,发出自己的悲叹之声,或者反过来,嘿嘿一笑,冷笑几声。”[1]作者对死亡命题的执着与探究,使他笔下的作品有了冷静的探寻,犀利的解剖,和深刻的意味,使作品呈现了更为丰富深沉的审美意蕴。 2 美德与圣徒的宗教感――艺术和美的超现实力量 如果《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只是刘恒创作风格转舵的一个标志的话,那么后来接连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则一步步彰显了作者的思考方式和推崇的价值观。作者开始从一种肯定性的角度来思考人类与中国。从平凡人的身上挖掘可贵及质朴的品质和信心。 《张思德》里面的张思德,善良、敦厚、寡言,对人和善,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平凡之中,彰显着朴素的坚持的信仰,作者仿佛有意将张思德塑造成一个苦行僧,一个圣徒。电影中,结构影片的不是典型尖锐的戏剧冲突,而大部分靠细腻与温情的笔触,将一些颇有意味的细节连缀起来的。 “我想通过这个人让大家思考自己的人生……深究起来,还是善恶观的问题,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应该做羊还是做狼,跟最基本的人生疑问相吻合……我虽然比较悲观,但是我还是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善意和利他的行为是人类唯一的出路,没有这些东西真是不行。”[2]而云集两三三地明星阵容以国产爱情巨制作为宣传砝码的电影《云水谣》,编剧刘恒则更加直接的指出,影片看起来是一个爱情的主题,实际上写的是善恶,是在赞美善意。 《云水谣》表面上看是一个爱情故事,如果我们拿宗教来比喻爱情,用信仰来诠释爱情,那么对方在彼此心中都是一个非常美好和崇高的形象,人们会为之做出付出和牺牲,这种付出和牺牲人们并不会考虑是非对错或是否值得,这实际上是人的善良和人的善意找到了某种释放的渠道。显然,影片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善良和善意,这已经超越了爱情的狭义范畴。影片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更加严酷的时代背景,却凸显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和温暖的善意的价值。 “战争的后果,它带给人的挫折、荣誉和痛苦都是正常的,这些都是战争必然的后果。作为生命,在这种状态下,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和举动,取决于一个人的素质。我在人物身上确立的最主要素质就是善良、利他,在炮火中,他们会选择为了战友献出自己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