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视域下专业学位探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保障体系.doc

创新教育视域下专业学位探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保障体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教育视域下专业学位探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保障体系

创新教育视域下专业学位探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保障体系   一创新与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作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国际教育新理念,它并不是独立于德、智、体、美之外的一种实体性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贯穿和渗透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中,成为国内外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对于强化研究生实践创新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创新教育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以满足实际需求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创新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则是创新的手段和内容。手段和内容是为目的服务的,不同的目的要求相应的手段和内容。为了实现目的,必须贯彻“以目的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同时,又因为创新本身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所以,随着创新过程的演进需要实施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可纳入创新教育的范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高等院校要适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及时合理地设置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调整专业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的教育形式和载体,已经而且正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不断的人才支持。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 1986年国家教委发出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突破建国以来传统、单一的学术性培养模式,向应用性、多规格、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的模式发展。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己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 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进一步强调了构建不同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指出:“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决定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2010年5月7日,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审核工作的通知》,新增了金融、国际商务、应用统计、税务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种类由原来的19种增加到38种。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也指出,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提升研究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三基于创新教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培养模式是人们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育内容为依托、以教育方法为具体实现形式。培养模式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什么人;二是用什么培养人;三是怎样培养人。第一个问题主要涉及价值层面的培养目标;第二个问题主要涉及知识层面的课程体系;第三个问题主要涉及行为层面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模式研究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抛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抽出事物主要的、有特色的部分进行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规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要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作用,是进行课程设置与实施教学的依据。课程体系是体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体现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教学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实施环节,它依据培养目标而设计。 (一)外部环境适应性原则 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与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差异性。处于这一经济发展状况下,必然要求研究生教育建立能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培养模式。 (二)内部环境适应性原则 内部环境适应性原则体现的是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学科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立足之本,没有一流的学科建设也就不会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在新型培养模式下,研究生教育应该有利于学生在学科的前沿、交叉领域寻找研究问题,不断深化和开拓本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发现新的学科生长点,形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