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探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探微

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探微摘 要:慈善意识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慈善行为和意识,并对培养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结合山东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来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53-02 慈善意识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参与积极性[1]。慈善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慈善行为,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最深层因素。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慈善主体的培育,更离不开慈善意识的培养。作为未来慈善事业主体的大学生,其慈善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慈善意识的现状,探讨加强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慈善意识的现状 大学生的慈善意识和行为认知是影响大学生慈善事业参与度和慈善捐赠积极性的根本源泉。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慈善行为和意识。我们以山东理工大学1 000名在校生为对象进行了慈善捐赠行为与认知问卷调查,从大学生的捐赠行为、捐赠意愿与认知、捐赠知识和慈善教育状况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度了解。 在大学生捐赠行为方面: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慈善方式是捐赠,所占比例为75.6%,其次是志愿者。与之相对应,表示有过捐赠历史的大学生占85.3%。在捐赠方式上有43.2%的属于个人直接捐赠,有57.8%的属于组织捐赠。在捐赠对象方面,向大病患者和受灾群众捐赠的占多数,而向乞丐、失学儿童捐赠的占少数。在大学生捐赠意愿与认知方面:结果显示,表明参加工作后将增加捐赠额的占29.3%,尽力而为的占10.6%,而选择没有改变及说不清、甚至减少捐赠额的占60.1%;在组织捐赠方面,自愿的占15.2%,半强制和强制的占84.8%,以上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捐赠意愿并不高。在捐赠动机方面,选择扶贫济困和回报社会的几乎占了一半,其余的都选择自我满足、有个好名声、组织压力,表明大学生的主要捐赠动机还是积极向上的[2]。在大学生捐赠知识和慈善教育状况方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不了解捐赠知识,几乎所有大学生都选择没有经历过慈善教育。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捐赠知识和慈善教育是普遍缺乏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普遍有过捐赠行为,具有一定的捐赠意识。但是总体上,当前大学生在慈善方面存在着慈善意识不强、缺乏捐赠动机、捐赠行动不积极、慈善知识匮乏等方面的问题。 二、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宝贵的人才资源。作为一名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目标,也是国家的殷切期望。对大学生进行慈善意识培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提升,而且对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大学生个人得到全面发展。而培养大学生的慈善意识,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博爱意识、感恩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等,其核心是一种利他价值观。可见,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校中注重对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而慈善意识即包含于社会关怀精神当中[3]。当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极端利己主义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形成了功利实用、自私冷漠、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不良品德。要解决当前大学校园里功利文化盛行、精神文化失落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加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通过对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培养来提高他们的精神素养,让大学生从自我达到超我,精神战胜物欲,进而自觉形成一种奉献自我、服务社会的关爱精神。可见,高校开展慈善意识培养有利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三)有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指出“慈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慈善事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