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互动关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互动关系 【摘 要】结合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本文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校园科技创文化氛围等方面深入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教育教学改革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发展的核心动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习近平同志则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都特别强调了对于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更应该以“改革开放”的勇气、“解放思想”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走在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前列,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1 大学生科技创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
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部分高校也已经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计划,整合校内外资源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并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进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目前,国家、地方、高校、企业都以各种形式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例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本科生基金”、“本科生教学提高基金”等等。同时,各类高校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指引下纷纷进行校内、地方选拔赛,这也形成了“中央-地方-高校”的三位一体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体系,科技创新活动日益深入人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也仅仅是在起步和实践阶段。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干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科技创新活动:其一,很多老师依然认为课堂就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非“创新知识”的地方。因此,上课就来、下课就走的老师亦大有人在。很多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课堂上学习四年,拿到毕业证,仅此而已。”其二,应试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为素质教育,学校的考评体系中对于学生在本门课上所做的科技创新活动并没有明确的分数定义,学生的成绩依然靠期末考试“一纸定乾坤”。其三,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浓,教师对于课余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不高,许多教师更希望课下自己搞自己的课题研究。其四,校园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不够浓郁,校内科技创新活动的竞赛、评比、表彰较少,无法激起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更大热情。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我国目前各类高校主力倡导的改革之一,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路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有的学者呼吁“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范围、大力度变革传统教学方法,是破解创新人才培养这一难题的重要突破口。”[1]
新形势下,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愈发多元,传统的“教――授”式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太适用,“对话”式的教学应该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模式。“学生学习的是什么知识,让学生经历的是什么样的学习过程,都是教学质量的内涵。如果把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归纳为学会知识,则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更应注意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不只是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更应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一边学习,一边研究,培养学生认知、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2]如何才能深入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笔者有如下思路:其一,高考填报志愿时,取消专业填报,进行通识教育。将大学的前两年教学安排定位于基础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学生只有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内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才能更好地主动思考,进行创新性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其二,转变现有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学生课程的成绩评价体系,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其三,转变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我们常说“理论要联系实际”,而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理论,实践能力相当匮乏,因此要把传统的封闭式、注入式、单向性教学转变为开放式、对话式、双向性教学。其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鼓励学生走出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