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网络舆论疏导机制浅谈
大学生网络舆论疏导机制浅谈
【摘要】网络作为开放式言论的发表平台,已成为舆论快速聚集地。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不可避免的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且由于大学生处于思想心理冲动期,其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成为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的推波助澜者。而传统以堵为主的教育方式已很难适应网络舆论所带来的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问题,基于此,本文力求对大学生如何更好地面对网络舆论做出探讨,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论;疏导机制
1 大学生网络舆论变堵为疏的必要性
1)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信息获得渠道变得更加宽广,人民网等主流意识形态网站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渠道,行行色色的网站、猫扑、天涯等粉丝众多的各大论坛都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某一个热点问题在不同的网站、论坛上都有着或多或少不同的声音。同时网络多媒体技术对图片、声音、文字甚至对事件发生的3D立体模拟,使得事件还原如同现场再现一般。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的确立期,他们渴求独立了解、判断事物,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彰显自己正在走向心智的成熟。因此,他们并不在意在互联网上发出声音的是谁,是代表谁说话,更主要的是他们想要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特别是与自己判断相同、相似的声音。而网络中诸多对事件的不同解读和逼真再现正契合了大学生的需求。这使得以官方说法堵住大学生多元思潮洪水的传统做法变得被动、缺乏实效。
2)网络舆论,特别是针对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很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如在“躲猫猫”事件发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国内某一门户网站上该新闻有3.5万多条留言谈论此事。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冲动期,他们以满腔的热情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他们往往乐此不疲。在明显有悖社会常理的事件中,网络舆论群体形成的决策会更大的影响个人决策及行为倾向。如当某人号召网民在特点时间同时点击同一网站,从而造成网站服务中断等行为时,往往舆论讨论者会毫不犹豫的表示支持并且付之行动,更有甚者甚至将网上行为延伸至现实生活中,比如发起网络人肉搜索,这都不利于事情的合法、有效解决,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不特定的成员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做出决策时,成员思想的不特定性随之降低,理性判断能力随之减弱,反之,个人情感因素受群体影响而表现出很强的从众性和冲动性,做出的行为也与个体智力不在紧密相关。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稳定期,感情的冲动性、行为的盲目性尚未完全消除。这让他们更易受到舆论群体的影响,发表过激言论,做出不适当的行为。同时,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理想化的情绪倾向,这使得大学生在舆论探讨中更乐意充当道德捍卫者的形象,从而凸显自己言论的正当性和权威性。而合理的言行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合法的,当大学生发表的自认为合理化的言论和倡议得到其他舆论参与者附和、拥护时,这种现实中不曾体验过的主导地位易使他们头脑中幻化的道德优越感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放大、加强,更易让他们头脑发热使自己的言行背离最佳决策,走向极端、偏斜。
3)大学生是我国网络的主力军,对网络舆论的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大学生相对参与网络舆论的其他社会群体而言,除具有知识水平高,参与意愿强等特点外,还具有人员较为集中、固定,在现实生活中也较为熟悉,易从网上谈论发展为现实中互动的特点。这种情绪波动性大、受控性小、人员相识度高所形成的冲击力,仅仅靠校园管理者的堵截已不能拦得住。
2 大学生网络舆论疏导机制构建方法
经以上分析,在技术进步与社会思想多元化交互促进中,大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单靠校方管理者的强力管控已很难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有效教育与管理。因此,必须从快、从速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疏导机制的构建,从而适应时代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尊重学生主体性。网络环境下话语平台为开放式,以开放式的话语平台为中心,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更加呈现去中心化。对于这一实际情况,教育者必须加以重视,将大学生真正视为独立的、有思想的个性化主体。只有基于此前提才能在教与受之间形成交互平衡、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才能在网络舆论中引导大学生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树立多元视界观,能够包容学生在热点事件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耐心倾听,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育者的真诚,才能在相互尊重中进行交融对话。在尊重学生话语权的前提下,要坚持教育的中心性,即在接受学生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接受水平的基础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心靠拢,并在舆论中积极应用这一价值观进行分析、判断。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个性与共性、不同与共同在网络舆论讨论中得到协调,并让大学社真正能够活学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