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心理研究和应对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心理研究和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但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一大难点,这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高度重视起来。简要分析了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并对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进行了概括,最后总结出解决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问题行为;心理分析;教师因素;有效对策
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
所谓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就是指发生在小学课堂上的和课堂教学要求、行为规范不一致的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表现如下:(1)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不认真听讲,上课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学习。(2)学生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善于和老师交流,上课总是和老师对着干。(3)同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干扰他人的学习。(4)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常在课堂上表现出消极情绪,没有提前备课,且常常扰乱课堂秩序。(5)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学习中面对困难容易产生退缩情绪。
二、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主要包括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两大类,具体如下:
1.形成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因素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行为的产生大多是学生自己引起的,部分学生的生理障碍会引发课堂问题行为,学生如果在生理上存在缺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度,从而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专心学习。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能根据环境改变自己,常常会在学习中产生负面情绪,造成学生焦躁心理的产生,这也是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容易产生心里挫折,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常遇到挫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学习差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向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发起了有力的冲击。一年多来,学校和教师在努力探索改革,但落实到课堂上,也凸显出了不少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呈现
(一)过分追求课堂形式活跃
表现:
1.“满堂提问”型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许多老师一改过去以讲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满堂发问,甚至提出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课堂热闹了,结果收效甚微。
2.“课件+表演+讨论”型
个别教师片面理解“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一节课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漫无边际地讨论或学生表演。但讨论中,常常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混于其中,乐得清闲”;表演时,绝大多数学生是表演者的“忠实”观众,思维未参与其中;课件展示,画面美轮美奂,学生一晃而过,心中未留下多少痕迹。这样的教学,导致课堂上该凸显的教学重点未凸显出来,该突破的教学难点并未得到突破,学生该过手的知识并未过手,缺乏实质性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缺乏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这样的课堂,并未充分发挥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作用,不但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助长了学生对问题不作深入探究、不愿仔细倾听的恶习,长此下去,势必形成学生在学习上浅尝辄止的浮躁个性。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勇于表现,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优点,却缺乏扎实钻研、专注于问题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
3.“巴掌赞歌”型
学生答问,及时进行评价是必要的,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原则,一味地叫好。答得好的,究竟好在哪里并未指出;答得不好的,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予置评,忽略了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二)照“案”宣科,缺乏动态调整
教师上课要先备课,设计好教案或学案,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何去使用教案或学案,是值得思考的。有的教师教学时只是机械地执行既定教案或学案,缺乏对教案或学案的自觉的动态调整。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准备了解不充分,使教学目标的设定形成教案的一种固定的形式。教师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存在一定的脱节。
(三)先学后教,自学的过程究竟应在课内还是在课外
“先学后教”,培养学生提前介入新知,提前产生问题,提前思考的良好习惯,这个想法是可以的。但如果科科如此,势必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有那么好的自觉性吗?再说,他们的时间安排的过来吗?
(四)教师缺乏专业引领机制
山区学校班额大,教师上课班级多、节次多,平时互相学习的机会有限,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这是农村初中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现实。教师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领会、尝试新方法,他们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部分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未经课堂的专业训练,对课堂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