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性危险因素分析.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性危险因素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60 · 广东医学 2014年 1月第 35卷第2期 GuangdongMedicalJournalJan.2014,Vo[.35,No.2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侵袭性 危险因素分析 朱文标,廖志东,郑少秋,陈会林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514031)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筛选预测其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2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因素分析法筛选侵袭性的危险 因素。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参数中,与侵袭性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多灶性、浸润性的生长方式及 是否有肿瘤相关纤维性包膜,其中多发癌灶的侵袭性风险是单发癌灶的9倍 (OR值为9.231,95%C/4.493~ 17.395);浸润性的生长方式也是侵袭性的高危因素(OR值为4.385,95%C/2.775~8.836),而年龄、性别、肿瘤最 大径、组织学类型及变异型及 甲状腺基础疾病等均与侵袭性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多灶性是侵 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为 8.700,95%C/4.277~14.084,P0.01)。结论 多灶性、浸润性的生长方式及缺 乏肿瘤相关性纤维包膜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危险因素,多灶性是独立的预测因素。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理特征;危险因素;侵袭性 世界卫生组织将肿瘤最大直径 ≤10mm的甲状腺 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相关性分析 乳头状癌定义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apillarythyroid 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计算 Spearman相关系数,多因 microcarcinoma,PTMC)。近年来临床上 MC发病率 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增加,一方面可能是实际发病率增加 ,另一方面可能是 2 结果 因高分辨率超声诊断技术和细针穿刺技术广泛应用 , 2.1 术后病理结果 单纯侧叶切除21例 ;侧叶、次全 使 PTMC检出率大幅增加 。PTMC大部分为惰性临 或全切除 +淋巴结清扫 106例,其中行中央组和颈侧 床经过,但有一小部分肿瘤侵袭性较强 ,易出现颈淋巴 区淋巴结清扫77例,仅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29例;淋 结转移和复发 ,因此,分析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筛选 巴结转移率为 14.2%(18/127);其中同时发生中央组 高危患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国 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7%(6/127);仅中央组淋 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但意见 巴结转移率为9.4%(12/127),无仅颈侧区阳性者。 尚不一致 。本文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人手,分析其 2.2 随访结果 病例随访至2013年 3月 ,随访时间 与侵袭性的关系。本研究 中,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淋巴 为28~122个月。所有病例均无病生存。随访期间发 结转移、随访期间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均归类为 现淋巴结转移率为7.1%(7/127),其中2.4%(3/127) 侵袭性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aggressivepapillarythy— 为术后病理检查 已有淋巴结转移者,4.7% (6/127)为 roidmierocarcinoma,APTMC)。多灶性 、肿瘤生长方式、 未行淋巴结清扫或术后病理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者 ; 肿瘤相关性纤维包膜、肿瘤累及 甲状腺包膜、组织学分 术后残余甲状腺复发率为 1.6%(2/127)。 型、柱状细胞亚型等的定义参见文献 [3]。本文 回顾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