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死学相关问题.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生死学相关问题

2006年第8期学术论坛NO.8,2006(总第187期)ACADEMIC FORUM(Cumulatively NO.187)论生死学相关问题何兆雄[摘要】生死学是一门古老的新学科,作为学科群,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个体及群体在生物、社会、心理方面的解构 与重组,它研究死亡过程、死亡时刻、死亡状态及人文关怀。生死学又是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文章着重分析生死学的逻 辑起点、认识论、悖论及两难问题以至三难问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存在的灵学与科学分歧;优生与优死,生命神圣论与 生命质量论以及生命价值论的矛盾。上述三论与公益论的矛盾,争议不一,莫衰一是,只能通过价值分析解决。价值分析 包括代价/效应分析、代价/效益分析和风险/效益分析。[关键词】生死学;生命;死亡;价值分析 [作者简介】何兆雄,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西南宁,530022[中图分类号】13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6)08—0021—05一、辞源及学科的形成型的恶死乐生思想。《道德经》生字凡27见,“出生入死”,认定离开生死学西名Thanatology,意谓死亡学。日本生存必然走向死亡。死字凡15见。《道德经》特别 译为死生学(日本旧译死相论、死因学、死亡学),拙注意生与死;庄子认为悦生恶死是文化进化的结果。 译生死学,一免惊心动魄,二合中国习俗,三合辩证《大宗师》一章,多次构建一种模糊的生死观念。 法。称生死学有史学根据,也有科学根据 1。佛家重视涅檠,但又反对杀生,要求放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见生与死相互联系。伊斯兰教主张人不免一死,但生死由真主决 伊壁鸠鲁说:“我们活着便不是死亡,我们死亡定;不得杀人,也不得自杀;尸体为不洁物,但不得也就不存在了。”毁容、截肢,要薄葬、速葬。 黑格尔说:“死亡是生命的重要因素。”恩格斯基督教的《约翰福音》,死亡一词凡28见。《罗在《自然辩证法》中发挥了黑格尔的观点指出:生就马人书》说:“活是为了上帝,死也是为了上帝。”意味着死,生命的结果就是死亡;死亡是有机体、实但是,以上观念只停留在思辨的层面上,更不 体的解体,但还留下某种生命的本原(又译作种子), 能上升到现代科学的水平。生死学是年青的古老 或多或少与灵魂相同的东西;比一切活的有机体、活学科或者古老的年青学科,它是在现代科学,特别 得更久,不把死亡同生命联系起来就不算科学。是在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牵涉到病理学、 生死学的形成发源于灵魂的观念。北京人遗法医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胚胎学以及生 址的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埋葬坑周围洒上命伦理学和医学法学。譬如:人工流产是否杀人? 赤铁矿粉;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颅残疾新生儿是否能处死?安乐死是否可行?人工 骨化石穿孔;西安半坡的仰韶遗址(公元前4000 复苏是否可行?器官移植的利与弊,血液透析何时 年)的幼儿瓮棺葬,都表明原始居民相信人死后有 了?如此等等,已经远远超出了思辨的内容。国外 “灵魂”。有《死亡与濒死))(Death and Dying)的专科杂志,更 早期宗教及早期思想家塑造了生死学的雏型。 有许多专著。凯勃勒·罗斯(Kublet·Ross)更因此题儒教的基本观点是“死生有命”,但不信鬼。目获得“死亡皇后”的美名。《论语》生字凡22见。死字凡26见:断言“自古皆 有死”。《孟子》泛论生死,生字凡53见:“养生丧死二、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 无憾”,“生之谓性”,仍然不脱孔子宿命论的窠臼。同书死字凡48见,断言“见其生不欲见其死”,是典生死学是一个学科群,在人文科学方面,包括21万方数据死亡哲学、死亡伦理学、死亡历史学、死亡社会学、 工作人员说:“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 死亡文艺等。在自然科学方面包括自杀学、心理尽办法去找长生不老、长生不死,最后还是死了,在 学、临床医学、法医学、病理学、护理学、临床医学 自然规律的生死面前,皇帝与平民都是平等的。”在 等,在新近的发展还出现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弥留阶段的1976年9月8日,毛泽东还看文件、看 宁养医学或姑息医学(Palliative medicine)以及生命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他是在抢救的情况下 伦理学。看文件看书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 但生死学并不是包打天下,生死学研究者并不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文件是由人 是万能博士(世间也没有万能博士),生死学是一门用手托着。最后一次看文件达30分钟,当时心律 边缘学科,对上述学科实行边缘化,择其有用者而不齐,距逝世只有8个多小时[53(P1779.1785)。周恩来 取之,择其无用者而不用之。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在终末阶段前后做了14次手术(大6,小8),输血 其不善者而批判之。100多次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