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朴学和中国诗学方法转变
清代朴学和中国诗学方法转变 [摘要]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国诗学的实证性、系统性、学术性大大增强。中国诗学由此而逐渐融入现代理性主义精神和实证方法,逐步走向诗学的近代化。
[关键词] 朴学;诗学;考据法;点悟式批评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4)01―0102―06
朴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深刻地影响着清代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朴学”之名,初见于《汉书“汉学”,亦称“朴学”。清初顾炎武、胡渭、阎若璩为其不祧之宗,他们力矫晚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弊,倡导征实、博学的新风,以朴实、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相尚。
朴学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其治学精神和方法。其治学精神是“实事求是”,治学方法是“无征不信”。梁启超称之为“科学的研究法”[1](P12),胡适也为这样一种“严格的、精确的”方法心折,称18、19世纪为“考据的时代”[2](P570),“一种新精神、新方法带来的学术复兴的新时代”[2](P571)。风气所及,几乎所有学者都用此方法来做研究,诗论家们在谈诗论文时,也一定程度地借鉴了它,使清代诗论较从前有了一大转关,即更具实证性、专门性、系统性,因而也更具学术性。当批评家们把文学批评不再视作“闲谈”之资,而是作为专门名家之学时,朴学的精神和方法就深深浸透其中了。
一清代诗学之考据法
清代考据法的开山鼻祖顾炎武,不仅创辟了考据的步骤程式,而且给它注入了新锐之精神。至乾隆、嘉庆年间,考据法盛行于全学界,达到顶峰状态。考据法具体而言指:“凡立一意,必凭证据;选择证据,以古为尚;孤证不为定说。”[1]( P47) 可见考据法是一种颇为严格、精密的研究方法,包含有举证、分析、推理诸过程。清代朴学家守此方法甚严,且功夫用得极深。他们立论时,大规模搜集材料证据,以求结论的正确可靠,如顾炎武为考证“服”字的古韵,在《诗本音》中举证三十二条,在《唐韵正》里搜集一百六十二条证据。朴学之求实精神于此可见一斑。
清以前也有一些诗论诗话偶涉考证,如吴聿的《观林诗话》、周必大的《二老堂诗话》等,严羽之《沧浪诗话》中也专列“考证”一节。但至清代,因受朴学影响,考据法才形成规制,并被广泛运用于诗歌批评之中。
清代诗学考据法之衍变,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清初诗学之考证法
清初诗论之考证法,尚处于发轫阶段。引证材料有限,或者不确,但考证辨伪的风气已开。毛先舒《诗辨坻》中考证《素》、《文木》等赋非汉西京之调。其步骤如下:首先质疑,从风格上讲,诸赋多艳语,似六朝人之伪拟。然后举证,指明班固《汉书
明末清初人徐世溥《榆溪诗话》对历代诗作多有辨证,如考证《胡笳十八拍》的真伪、使事之始等问题。吴景旭《历代诗话》共八十卷,分十集,内容极丰富驳杂。全书重在考订名物,诠释字句,约计千余条,每条皆杂采各书考证,或辨旧说之非,或参其异同,或补其所遗。清初施闰章《蠖斋诗话》,考证《惶恐滩》、《石壕吏》之误字诸条,见解新颖独到。此书有不少内容是考证诗歌用事用字的正误得失,但不够严谨和准确,有一些失考之处。清初诗论大家王士祯的著作被后人分类整理成《带经堂诗话》共三十卷,其中有八卷为考证类,典制、名物、音训、字义、句意、用事皆在其列。
(二)清中叶诗学之考证法
诗学著作中的考证法极盛于清中叶。其原因,一为考据学此时正如日中天,统领全学界,诗论家们亦趋此时尚。一为大批学者开始直接参与诗歌批评、诗学探讨,带来了精纯和规范的考据法。因而,无论是学者还是纯文人,无论是极重考据的肌理派,还是于考据颇有微词的性灵派,都能不同程度地运用此一方法。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偏于征实的诗学力作,其考证较之清初已显得更为细致、审慎,但仍可明显地分为两类:一为学者兼诗论家的考证,一为纯文人的考证。我们看下面两则诗学著作中的考证,其一选自沈德潜的《说诗?语》,其二选自洪亮吉的《北江诗话》。
沈德潜考证“仓皇”一词始于何时
沈德潜:《说诗?语》卷下之九十二条。
例证一:少陵之诗:“誓欲随君去,形势反仓黄。”
例证二:少陵之诗:“苍黄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例证三:柳州之诗:“苍黄已驱逐,谁识死与生?”
例证四:柳州之诗:“数州之犬,苍黄吠噬。”
分析推理:唐人将“仓卒皇遽”省作“仓皇”。
归纳综合之一:唐诗无“仓皇”。
例证五:宋欧阳修《伶官传》云:“仓皇东出”,始见“仓皇”。
归纳综合结论之二:“仓皇”一词始于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DL_T 1074-2019 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代替DL_T 1074-2007).docx VIP
- 2025秋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pdf
- 白癜风中西医防治(王砚宁)_部分1.pdf VIP
- 第二单元生物制品生产等基本技术61课件.pptx VIP
- 最全监理大纲(共486页).docx
- DLT_5293-20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统一格式.docx VIP
- MZT213-2024学术类社会团体自身建设指南.pdf VIP
- 职业素养与职业礼仪.docx VIP
- 政务视联网系统解决方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