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聋校德育工作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探析
聋校德育工作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及学校教育发展的需求,聋校的德育工作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然而在当今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结合聋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实现聋校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将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架上了一座方便的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有利于聋生融入社会,让他们真正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之中,建设和谐社会。
关键词:德育工作;信息技术;特殊学校
聋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的限制,使其在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一条鸿沟,如何在残疾学生与社会之间架上了一座方便的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跨越这条鸿沟成为我们聋校教育德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学生能适应社会生活,迎接美好明天;掌握一技之长,能用自己的技术为社会创造价值,真正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之中,实现自身价值。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发挥其自身的独特性,结合残疾聋生的身体缺陷特点,可成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一座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为推进聋校德育工作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聋校的德育工作面对的困难
(一)社会对聋生的不正确认识
由于社会发展的某些原因,还存在一部分人对残疾人存在着歧视和偏见,不能正确认识残疾人。如聋哑学生由于缺乏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通过手语来交流,在一些公共场所则有人对他们指指点点,嘲笑和蔑视,这些对将给残疾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有一次,我带班级的嘉安去看病,路上和他用手语聊天,引来了很多路人惊讶、好奇的目光,对我们指指点点,他当时满脸通红,而且很生气的让我不要和他讲话。像这样长期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渐渐丧失与社会交往的信心,一遇到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甚至破罐子破摔。
(二)家庭教育的不公平性和不正确的引导
家庭教育在聋生的德育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面对身体残疾的子女,许多家长的心理状况很复杂,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过分溺爱心理;由于家长充满对自身的责备和对子女的愧疚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放任、迁就孩子,导致孩子骄傲、自大、自私心理,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心理出现偏差,小偷小摸就随之而来。有一名学生,小小年纪就用上了MP5,对金钱大肆挥霍,霸道孤僻,喜欢什么就向父母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以“不听话”、“不去上学”等要挟父母。像这样的孩子在溺爱中长大后,怎么会关爱家人,回报社会呢?一旦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会不满、滋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二是放任心理:对孩子只管温饱,其他事情不问不理,造成学生的身心不同程度伤害,导致孩子孤僻、主观、冷酷、冲动、暴力,并且容易染上社会的恶习。三是动荡心理。溺爱偶加教育,由放任而施行粗暴惩罚,导致逆反心理和暴力倾向。如一名低年级的聋生×××,由于家长的放任和棍棒教育,同时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在学校出现暴力欺负同学,小偷小摸行为。
(三)聋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导致心理的不健康和不良情感
由于自身的缺陷,对信息感知不完整,常常引发错误的归因:满腹狐疑,不信任身边的人;同时他们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极少,又存在着交流障碍,缺乏倾诉的对象和可供借鉴的榜样。因此,他们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懂该如何面对,从而导致情绪失控。
针对上述情况,在聋校的德育工作中要有的放矢地给深受困扰的学生以疏导、排解,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和行为习惯。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效的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一)完善校讯通平台,构建德育教育“三结合”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逐步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求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德育工作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合理地运用了每一部分资源。
1.完善校讯通平台,搭建家校沟通无障碍的桥梁。 在我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规划到软、硬件建设都进行了整体、系统的安排。 在硬件方面,我们先后完善了网络机房、教师用机和校园网络系统,同时加强了信息化队伍的力度,通过培训让全体教职工掌握软件使用,同时配备了5名教师,专门负责负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一些网络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校讯通平台的管理和使用。
2.积极构建德育教育“三结合”体系。在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中,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实施的是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连锁反应机制。利用学校网络和网站,开通网络交流平台、班级家长QQ群、校长信箱等途径,加强和学生家长、社会的联系,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行。通过网络资源,继续了解社会动态,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二)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与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员工心态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进展.ppt VIP
- 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料账管理课件.pptx VIP
- 能量密度指数(EII)计算方法.ppt VIP
- 红十字校本课程教学设计.docx VIP
- (正式版)Y-S-T 1700-2024 银矿采选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docx VIP
- 202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招聘笔试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VIP
- TCECA-G 0344—2025《零碳园区评价技术规范》.pdf VIP
- 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课件(共41张PPT)-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5)中国历史全一册(含音频+视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