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百佑 和其说我相信棍棒不如说我相信规则.docVIP

萧百佑 和其说我相信棍棒不如说我相信规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百佑 和其说我相信棍棒不如说我相信规则

萧百佑 和其说我相信棍棒不如说我相信规则   南方有一种树叫木棉树, 我们叫英雄树, 它不允许旁边的树长得比它高, 因为它要争取阳光,笔直笔直往上长。 ―BY萧百佑 按照萧百佑自己制定的“打法家规”,他已经至少有6年没有再碰过藤条或者鸡毛掸子了,因为家规第一条就是“初中以后基本不再打,因为性格、习惯已定型”,而他最小的女儿萧冰也已经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萧百佑也是被揍出来的,他的母亲不识字,于是把一张白纸抠几个窟窿蒙在书上,让孩子背诵课文。碰上标点符号的时候,如果萧百佑背出的还是“字”,就得挨巴掌,不仅如此,考不了满分,打;被家访,打;罚留堂,打;迟回家,打……等到萧百佑高考时,成绩是广东省文科第八名,在暨南大学读书时,也一直担任学生会主席。父亲的角色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是缺失的,因为父亲曾经国民党宪兵队的背景使得他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在萧百佑成长的过程中缺席了整整十年,但即便如此,萧百佑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唯一一次打他的情形―那是他上大学时,曾给一名女生写信模糊地表达了好感,女生回信希望“好好读书”,此信鬼使神差地寄到了家里。父亲看到信,一记耳光朝刚进门的萧百佑脸上打去,“父亲练过武术,如果尽力打,我的小命可能就没了。从此,我在大学里再也不敢谈恋爱了。” 记忆,成了萧百佑的“成功经验”。 大学毕业后,萧百佑被分入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成为了当年广东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后来下海经商去香港做生意。经历有如过山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20多年前自己随广东省扶贫工作组到粤北山区的农户老张家中探访的经历。那是一户“穷得连丁当都响不起来”的人家,但当县委书记介绍说老张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清华时,“老张好像被打了兴奋剂一样,两眼闪出了豪情,用手拿起身旁的一根满是油污的木棍掷地有声地说:就是它把我的两个儿子打进清华大学的。”两年后,萧尧和萧君先后在香港出生,二女儿萧箫和萧冰则出生在美国,萧百佑一视同仁,将孩子们都“打进北大”。 2009年,萧百佑的长子萧尧、长女萧君分别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法学院录取,两年后,二女儿萧箫也进入北大成为了哥哥姐姐的学妹。也就是那一年,萧百佑出了一本书,名叫《所以,北大儿女》,其实,萧百佑最初给这本书取的名字更为直白,就叫《打进北大》,但出版社最终没有选用这个“暴力”的名字,即便如此,萧百佑还是得到了“中国狼爸”的称号,如今,这几个字依然挂在他家客厅最醒目的位置,他的博客和微博的名字也都是统一的“中国狼爸”。对于这个称号,萧百佑有些骄傲,但对于孩子们,这样的称号,却不是那么美妙的事儿。 在这个家庭里长大的四个小孩,从小就必须恪守各种严格的规定,从幼儿时期,他们就要学《三字经》 《声律启蒙》 《琵琶行》。他们不能在卧室开空调,不能随便开冰箱、喝可乐,不能乱用零花钱,不能自由看电视上网。大学之前不能交朋友,如果要去同学家做客,必先提交一份格式完整的申请书,列明去哪位同学家,这位同学在班级担任的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同行的同学有哪几个,都在班上担任什么职务,学习成绩如何;大概要待多久,何时可以回来;同学家长的姓名和电话。最后,申请书还必须由班主任签字。 在萧家,任何一个孩子如果违反上述的规定,都会依据萧百佑自创的“打法”遭受皮肉之苦。除了那条“初中以后基本不再打”的规定,这套“打法”还包括: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一个孩子犯错,其他孩子必须站在一旁听从教诲,看着兄弟姐妹挨打;打之前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让孩子自己数,不多打不少打,数错一下罚十下;孩子必须主动伸手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 小女儿萧冰要弹琴,所以不会打手。但一次被打最多的纪录,也是发生在她的身上。那一次,萧冰没有考好,老师将成绩写在了与家长联系的留言本上。害怕挨打的萧冰把这一页撕掉了,萧百佑发现后,萧冰不仅撒谎,还与他顶嘴,结果被打了28下。挨打后,萧冰的姑妈边哭边给侄女洗澡,腿上被藤条抽打的痕迹清晰可见,“姑妈你别数了,”萧冰冷静地说,“28下。”“这证明我在打她的时候,她的头脑是清晰的,知道自己是错的,应该受罚。”萧百佑说。 在老爸的高压政策下,几个孩子中最具有反叛精神的长子萧尧曾经想过离家出走,但最终却为“去哪儿、找谁”的问题而困惑所以作罢。他曾经对植物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但因为一次幅度不大的考试成绩下降而被父亲责令将所有植物统统扔进了垃圾桶。他曾经是中学校园的“篮球三分王子”,但因为老爸认为他怎么打也成不了乔丹,所以放弃,“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身体条件,我肯定会支持他,我把他的名字都改成萧乔丹。”萧百佑说。 对于自己的童年,长子萧尧是这样评价的:“记忆里,只有一次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