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一位战国儒家学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忽略一位战国儒家学者

被忽略一位战国儒家学者   摘要: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董无心,所撰《董子》一篇现已亡佚,从部分古典文献里零星记载中反映出,董无心坚持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存而不论”的基本立场。董无心攻讦抨击墨家缠子鬼神学说,同时又看重民心得失,将祖先祭祀看作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亦为一种朴素人文关怀的写照,清晰地表现出了董无心的儒家情结。 关键词:董无心;《董子》;儒家;鬼神观;祭祀;人文关怀;墨家 中图分类号:B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4)02?0073?04 中国的无神论历史悠久,从无间断。从春秋战国开始,涌现出诸多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如敬鬼神而远之的孔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强调事在人为的韩非子、否定天人感应的司马迁,坚持神灭论的范缜、人定胜天的柳宗元等,他们将无神论思想推向了高潮。在这浩瀚青史中,一位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董无心,几被忽略。本文将通过爬梳史料中关于董无心的记载,从董无心的鬼神观中探析其儒家情结,并对董无心儒学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做出评价。 一、关于董无心及其所撰《董子》 董无心,战国时人,其生平事迹不详,自称儒家之徒,著有《董子》一卷,因在流传过程中散佚了,故欲了解分析董无心本人以及他的儒学思想,只能从其他文献典籍的零星记载中入手。关于董无心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儒家。《董子》一篇,名无心,难墨子。”东汉王充《论衡“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子之役缠子,相见讲道。”《隋书“《董子》一卷,战国时董无心撰。”唐人马总在《意林》“《缠子》一卷”中提及董无心和缠子论道的内容,记载相对比较详细。此外在《旧唐书”儒家”类中均著录为一卷,可见此书在宋以前有一定范围的流传。 到了宋代,晁公武所著《郡斋读书志》中记载: “《董子》一卷,右周董无心撰,皇朝吴?注。无心在战国时著书辟墨子。”而在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卷二百八经籍考三十五中记载,“?氏曰周董无心撰,皇朝吴秘注无心,在战国时著书辟墨子”,?氏即晁氏,《文献通考》所载的这段话与《郡斋读书志》的记载作对比不难看出,马端临仅仅是对晁公武记载的一种转述和引用,并没有更多的评述,故推测马端临本人并未看到《董子》全文,对董无心人物的了解仅止步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也由此可知宋末之际董无心所撰《董子》一篇已经开始散佚了。 明朝一代大藏书家胡应麟对董无心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不但确定了董无心是儒家学者,而且似乎有为董无心正名之意: 艺文志儒家。有董无心一卷。注称难墨子。历朝诸志,咸有其目,宋吴?尝为注释,见通考。晁氏所纪,盖南渡尚存,而今不甚传,其言行亦不少概睹,独马总意林引缠子云,缠子修墨子之业,以教于世,儒有董无心者,其言修而谬,其行□而庸,言谬则难通,行庸则无主,欲事缠子,缠子曰,文言华世,不中利民倾危缴绕之辞者,并不为墨子所修,劝善兼爱,子重之,右皆缠子中语,盖二人同时,缠墨者蔑董,自尊其教,固不足凭,余独慨夫战国之世,?翟之教大行,声称积渐,至于儒并,以庄周之恣横,其叙道术,特冠墨于诸家之首,而三致意焉,自余咸可例见,无心生战国世,独奋然起辟之,计其度越当时,讵在汉世仲舒之下,盖孟子、□氏后一人而已,而后之儒者,绝口不道其功,郑渔仲精?艺文,至谓无心为墨氏弟子,冤哉,余曷能弗详为辩也。[1](49-50) 明代方以智《通雅》更明确地指出:“董无心,汉艺文志儒家。《董无心》一卷,注称难墨子,历朝载之,宋吴秘尝为注释,今其书不传。”[2]可见,及至明末,董无心所撰《董子》一篇已经亡佚殆尽,致使后世学者们无法观其全貌。而且,因史料稀少,对董无心是儒家学者还是墨家学者众说纷纭,在《崇文总目辑释》中甚至将《董子》归入墨家行列,“墨家类,共二部计十六卷。《董子》一卷,董无心撰”,难怪胡应麟感慨:“郑鱼仲精?艺文,至谓无心为墨氏弟子,冤哉,余曷能弗详为辨也。”[1](49?50) 清代马国瀚所辑《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收入了董无心著《董子》一卷,所录原文在《论衡》《意林》中均有征引。 二、董无心的鬼神观及其儒家情结 在上述史料中,文字内容相对比较完整,成文时间上接近董无心所处之战国,能帮助人们了解探悉董无心鬼神观念的史料记载主要有两条,其一为《论衡 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缠子称墨家佑鬼神,是引秦穆公有明德,上帝赐之九十年(依《墨子》当作“十九”年,此处应为误倒)。缠子(此处以文义求之,恐“无心”之误,亦可参见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难以尧、舜不赐年,桀、纣不夭死,尧、舜、桀、纣犹为尚远,且近难以秦穆公、晋文公。夫谥者,行之迹也。迹生时行,以为死谥。穆者误乱之名,文者德惠之表。有误乱之行,天赐之年;有德惠之操,天夺其命乎!案(此处应为王充的评论):穆公之霸,不过晋文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