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言外之意和中法跨文化交际误解
言外之意和中法跨文化交际误解
【摘 要】中国人注重集体荣誉感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直接拒绝使用得较少,更多地采用含蓄、间接的拒绝策略,这就要求交谈对方理解领悟话语的言外之意。但是法国人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加倾向使用直接拒绝策略。在中国人看来, 法国人的拒绝太无情,不留面子。而在法国人看来, 中国人的拒绝太间接, 总在兜圈子, 他们无法准确领悟其隐含意义。跨文化交际误解由此而来。
【关键词】间接拒绝;言外之意;跨文化交际;误解
拒绝语是人们互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语言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法拒绝语在策略上也会有所不同。拒绝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直接拒绝简明扼要,不会引起误解。而在中国文化中,常以委婉为美,尤其是在拒绝时中国人常通过间接含蓄方式表达自己。“朦胧之时有跳兆可寻,模糊之中有端倪可察。”因此则要求听话人去理解谈话者话语中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交际活动中,如果谈话双方来自同一文化,听话人通常可以通过语境,惯有的文化编码去解析间接方式所表达的拒绝含义,从而给出说话人所预期的结果。然而,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法国人很难准确把握中国人通过含蓄、迁回、模糊方式表达出来交流信息,因此经常产生误解。
一、会话含义理论与会话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Grice在1967年提出了会话含意理论[1]。根据该理论,理性的言语交际双方都有互相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因此,人们必须遵守合作原则,包括质量、数量、关联、方式四项准则,即要求交谈者的话语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要说自知虚假、证据不足的话,话语之间要有关联。其中,方式准则要求谈话双方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话语要有条理。人们在言语交往中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则,那为何又要拐弯抹角,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实际上,如果在交际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并非代表其话语无意义,而是要求另一方推理出其言外意义。
间接含蓄表达的方式有许多动机,最主要的是通过间接表达达到礼貌的目地。在言语交际中,除了需要遵循合作原则,Leech提出了另一原则即礼貌原则[2],很好地补充了Grice的理论。根据Leech的礼貌理论,拒绝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在其提出的礼貌原则六项准则中,策略准则要求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赞同准则要求尽力缩小自身与他人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与他人的一致。交谈者含蓄晦涩地说话,选用非常规的表达方式,其实是由于对礼貌的推崇,拒绝者希望缩小与交谈对方的分歧,用一些策略减缓对受话者面子的威胁,从言语的形式上尽量增大与受话者的一致性。避免直言不讳也是一种礼貌行为,把话讲得模糊,让对方自己去判是为了多尊重他人,有利于他人。人们在交际中经常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达到维护礼貌原则的目的。
二、中法拒绝语对比分析
礼貌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社会因素可以影响礼貌言语的使用, 而不同礼貌言语行为又可以映射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中法两国,文化差异巨大,对礼貌的判断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中国拒绝语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人的拒绝策略中,经常使用间接拒绝,以下两种方式出现的频率较高,也较容易引起法国人的误解。
方式一:拖延性拒绝。当谈话对方的请求无法满足时,往往出现类似的答复“我再看看”“我再研究研究”“过些日子再说”“改天吧”,“下次吧”等等。“再”、“过”、“改”、“下”等字眼,都是不确切时间的修饰。在给出以上答复之前,说话人其实内心已经做了拒绝的决定。口头答复把一切推到以后,是希望对方自身能够发现其要求的难度,或者之后能将其要求忘记。不立即拒绝,是给自己以后改主意,或者以后有可能合作留有余地。使用这一策略,拒绝者违背了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没有给对方足够的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在表面上缩小了交谈双方的分歧,从而达到礼貌的目的。
方式二:模糊性拒绝。借用模糊词汇,表示不确定, 缓和原本确切的否定答复,让对方对话语内容做出猜测。“恐怕不是很容易,但是我会尽力帮忙!”“恐怕”、“尽力”是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主观测度,但是不会改变话语结构的原义。话语结构中加上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一个说明,指出话语是说话人本人的看法,从而使原来的话语肯定的语气趋向缓和。类似的限定词还有“可能、不一定、估计、好像”等等。同时,直接回答“我不知道/我不行”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丢脸的行为,为了维护脸面,也会含糊其辞。究其文化根源,是因为中国人遵循“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的社会关系。
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社会距离、社会权力和行为的难易程度可分别用个连续体上的数值表示, 数值越大, 社会距离、社会权力、行为难易程度就越大, 整个行为的面子威胁大小等于这三者之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学初三下学期四月调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VIP
- GBT 42706.1-2023 电子元器件 半导体器件长期贮存 第1部分:总则.doc
- 2018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练习:期末达标检测卷.docx VIP
- AC-25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方案.doc
- 行业联盟与竞争格局演变-深度研究.pptx
- 2024-2025学年北京西城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 VIP
- 2025保安员理论考试100题(附答案) .pdf VIP
- 2022年三级教育测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