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戏曲写意性与自由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传统戏曲写意性与自由性

论传统戏曲写意性与自由性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是空纳万景的,舞台上的时间、环境的转换,是靠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的。这样,舞台上本无一物,反而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舞台时空十分灵活。本文就戏剧舞台空间模式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戏曲舞台;空间模式;舞台时空;空间自由;演员表演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77-02 中国戏曲的发展,应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氏族聚居的村落在生产劳动中,产生了原始歌舞。随着氏族的逐渐发展,歌舞也有了提高。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至今还保持着歌舞的传统,如“傩戏”“社火”“秧歌”等,正是这些歌舞演出,慢慢向着戏曲的方向一步步迈进。从《尚书》所记载的“百兽率舞,凤凰来仪”等文字记载上分析,我们人类最早的戏剧活动应该是与宗教祭祀活动一同出现的。“百兽率舞” 正如希腊人披了羊皮在酒神前跳舞一样,我们今天仍然能够看到的舞龙舞狮,我认为还带有“百兽率舞”的印痕。我们知道,唐明皇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梨园弟子,最著名的“霓裳云衣舞”也还只是歌舞,仍然达不到戏剧的境界。到了宋朝,开始扮演故事,而元朝则集“元曲”之大成,形成固定形式,到了明代“传奇”人物多了起来,演故事的结构也就随之活泼起来,演变发展为主、旦、净、末、丑行当,在固定的舞台上以歌舞演故事。而舞台,这个有三面观众包围的舞台,为了祭祀神灵,总是面对着所供奉的庙门或神龛的,台下的观众席就是露天的广场。直到今天,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这种民风,他们说,演戏是给神看的,台下有没有观众无所谓。 这样一种赤裸的舞台,这样一个广场形式的剧场,决定着戏曲演出的舞台处理,必须夸大表现力,形成固定程式,和观众建立默契的观演关系,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才能够随心所欲地上天入地,驰骋千里。才能够让人听得明白,看得清楚,这样,才能够娱神、娱人。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首先在于对戏剧的认识上。“虚”“戈”为“戏”,是“无中生有”,是“弄假成真”。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似与不似之间追寻生活的表象或实质的再现。然而,在舞台上完全恢复生活原貌是不可能的,也是毫无必要的。我曾经看过一出戏,导演在舞台上用真正的水再现了山间小溪,男女主人公脱掉鞋袜在小溪中戏水,听起来很美,但是,展现在舞台上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大家想,水是透明的,坐在观众席里是看不到水的样子的,即便是溅起了水花,坐的稍远一些的观众,也还是看不到的,然而,男女主人公那四只脚丫子却让观众一览无余,着实让人不敢恭维。所以,我个人认为,戏剧舞台还是抽象一些,写意一些的好。 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是空纳万景的,舞台上的时间、环境的转换,是靠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的。这样,舞台上本无一物,反而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舞台时空十分灵活。具体地说,灵活、自由的舞台时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无代有 舞台上空无一物,舞台环境和变化,完全凭借演员的唱、念、表演、身体的姿势、动态地反映出来,最简单的例子,如被开门、关门,只需演员在台上双手一推,假设的双扇门就开了,提腿迈过想像中的门槛,就算进了房舍,反转身合上想像中的大门,插上门插板、或者是拉拢想像中的大门,锁上想像中的门锁,就算大门紧闭了。这些动作,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只是更加舞蹈化了,程式化了。通过这样的表演,就可以说明两个演员,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观众也会看的很明白。我在四平调现代戏《恩怨亲家》中,就成功地使用了这样一个程式化的动作,来表现两个女人隔着大门互相吐露心声的情感纠葛戏,效果极好。再如“宋江”一手扶了栏杆,一手提起衣襟,踮步上下,舞台上就有了“楼梯”;梁山伯、祝英台唱道“三级井台平又整,看看井水清不清”二人走了一个很小的圆场,台中央就有了“井”;孙悟空上天入地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舞台上也是空无一物的。正因如此,凭借演员的唱、念、表演的信息传达,引领观众“看到”高山、大河、皇宫、花园、神仙府第、海底龙宫。当然,这需要演员的表演要精准到位,同时也需要观众对戏曲程式化表演的了解,也就是说,演员与观众要建立一种默契的观演关系,才能达到这种以无代有的戏剧舞台空间模式。 二、虚实相生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这句话是中国戏曲表演形式最经典的写照。舞台上,演员走动了,上场口到下场口,没有几步,就可以说是“这家到那家的路程”也可以说是北京到汴京的距离;舞台上明明只有四个龙套,一句唱词“出城来我带领八百兵”那四个龙套就变成八百了。有些表演要有道具的辅助,用道具引起观众的联想,以达到表现的更加清晰,但这些道具也仍然是一种符号,一种手段,一种程式。如以”鞭”代“马”, 演员手里只有一个经过艺术化处理了的“马鞭”,用程式化的动作上马、坐鞍、驰骋、勒马、下马,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