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自然杂志28卷4期特约专稿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干福熹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201800;教授.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关键词古代玻璃科学考古化学成分中国内地
本文对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概况以及近半个多世纪来科技考古的结果作了简要的阐述.中国内地的古代玻璃
技术产生于公元前500年春秋末战国初期.从中国出土的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的演变.阐明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
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内地的古代玻璃与西方古代玻璃的产生差异的原因.
1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概况
有关玻璃在古代中国的描述很早的史料中已有记
载.最早出现的词,如璎琳琅开,琉琳,流离,玻
璃等,见诸于《穆天子传》,《尚书?禹贡》,《山海经?中
山经》等,它是作为天然玉石和人工制造的玻璃的统
称.汉代以后的有关史料常用琉璃(流离,瑁璃),璧琉
璃等称呼,见《盐铁论》,《西京杂记》,《汉书》,《后汉书》,
《隋书》等.自汉以后西方传人玻璃器皿后,把西方传人
的玻璃称玻璃,中国自制的玻璃称琉璃,其他还有
如药玉,硝子,料器等称呼.宋代以后,以低温彩釉陶作
的砖瓦称之为琉璃或琉璃瓦,才把玻璃和琉璃逐渐
分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的宫廷内务府造办处,把制造
琉璃瓦的地方称琉璃厂,而制造玻璃的称玻璃厂,
从而分开称呼.名称的混淆会影响到对玻璃物的本质
的认识.
目前国内外的技术词典都把玻璃态(glassystate)
定义为从熔体冷却,在室温下还保持熔体结构的固体物
质状态,属于非晶态(non-crystallinestate).这是区
别于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矿石,玉石和宝石等,它们属
于晶态(crystallinestate)物质(包括多晶体和单晶).玻
璃态材料,除了少数自然玻璃(naturalglasses)如黑曜石
(obsidian)和玻陨石(tektite)外,其他皆为人工合成制造
的,而始于20世纪的人工晶体是晶态材料中的小部分,
极大部分为天然的.
在玻璃制作技术出现以前,先人都从釉砂(faience)
和玻砂(frit)开始.釉砂是在烧结的石英砂体上涂釉,
而玻砂为石英砂和玻璃混合体.两者皆非全是玻璃态,
而以二氧化硅(Si02)为主要成分(gt;90%重量)的烧结
体.最早的古代釉砂,玻砂和玻璃都是作为仿玉的人工
制品,以珠型物为主,常与石英晶体珠,玉石珠和管串联
在一起.埃及的由镶嵌釉砂珠(俗称蜻蜒眼)和玉石组
成的项链(1500B.C.)(见封二),苏州真山大墓出土的
菱形釉砂珠和玉石管组成的项链(春秋中晚期,600~
500B.C.)(见封二).
由于上述名称和质地上的混淆,所以要科学地考察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必须首先要经过科学鉴
定,区分人工制造的玻璃,釉砂和玻砂,以及天然的玉石
和宝石…1.
近代有关我国古代玻璃的介绍和起源的讨论是起
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大多数是史料分析和介绍.半
个多世纪来,我国文物和考古界对中国不同地域和不同
时期的古代玻璃遗物的形制,纹饰,质地进行分析和讨
论,认为汉通西域后,中国古代玻璃制品和技术是从西
方经丝绸之路传人的.的确在中国古代史籍,如《魏
书》,《西域传》,《太平御览》,《北史?大月氏传》,《旧唐
书》中,皆有从外国传来的玻璃器皿和技术的记载,在国
内也出土了不少具有西方古罗马,古波斯和古代伊斯兰
文化特征的玻璃器皿.所以,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普遍
认为,中国古代玻璃技术起始于张骞通西域以后从外传
人,外来说流行.也有不少人对此有异议.西汉刘安
着《淮南子?览冥训》和东汉王充在《论衡?率性篇》中
皆提到炼五色石,铸以成器.20世纪60年代初,沈从
文根据对中国古玻璃文物的考察,在玻璃工艺的历史
探讨文中提出中国工人制造玻璃的技术,由颗粒装饰
品发展而成小件雕刻品,至晚在2200年前的战国末期
已完成.[]20世纪70年代,干福熹等根据查阅的资料
和初步技术检验,对古代玻璃的起源,提出了自创说
的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3l.杨伯达从出土文物资
料的分析,支持中国古玻璃自创说的观点[.以后,
这一问题的学术讨论也引起了国外的注意和报导5.
?187?
InvitedSpecialPaperChineseJournalofNatureVo1.28No.4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文物不断流失,从20世纪30
年代西方开始对我国古玻璃进行了科技考古,对我国古
代玻璃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研究.最着名的为塞利
格曼(Seligman)等人的工作[],发现了在前汉至唐代中
原出土的古玻璃(收藏品)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含PbO和
BaO的铅钡硅酸盐玻璃.这与西方的古玻璃(西亚,古
埃及和古罗马的玻璃)主要为含Na2O和Ca0的钠钙硅
酸盐玻璃截然不同,但是他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