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议与若干思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议与若干思索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议与若干思索   要点: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相对平庸,而考生也难写出有新意和深刻的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的名称和有关解释是缺乏科学理性的。如何看待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过去的话题作文来写的倾向?“新材料作文”要不要从材料的“客观意义”和“主要意旨”出发进行立意写作? 多年来高考作文题“文体不限”的做法实际上已造成文体的单一化;高考文体的过分自由必然导致学生平时的学习变得不自由(只训练一种文体的不自由)。 高考作文题的难度必须与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要求和有关文体写作水平的要求相符合。新课标没有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必然造成写作教学、高考命题、作文评价一定程度的随意性。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题目提供的文字材料是: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优雅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试题要求考生阅读这一文字材料之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试题材料涉及的事态一目了然:富翁提供捐助和对待富翁捐助的三种态度。但材料整体表意的重心落在后者,要提供讨论、评价的问题是后者,即对待富翁捐助的三种态度。 显然,这一作文命题沿用了2012年“你愿意生活于什么年代”的思路,即提供几种人生观念、态度或价值观让考生思考和写作,以此而言,它体现了广东作文命题重视相对稳定、变中求稳的策略。不同的是,2012年的考题是让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从材料引发自己的思考,或对他人的生活理想发表看法,或选择一种属于自己意愿的生活理想,今年的考题则侧重于让考生评价他人的价值态度。无论去年还是今年,广东作文题都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要求。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总的说,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相对平庸,其蕴含的价值内容都较单一,缺乏思维的挑战性,难以引发考生的深度思考,也不能激发考生的想象力和提供较为宽广的言说空间,远不如2012年的作文题目那样具有挑战性和有利于想象力的发挥;也不如2011年“回到原点”的作文题目那样具有哲学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高水平考生的能力发挥。 今年作文文字材料告诉读者,如何对待富翁的捐助,三家人家有三种态度,他们的回应都是有礼貌的:或“十分感激”,或“优雅地接受”,或“谢谢他的好意”。但在要不要接受帮助或如何接受帮助上,一家是“高兴地接受”,没有任何前提条件和契约;一家是虽接受却“声明一定会偿还”,有前提条件和契约;一家认为这是“施舍”而“拒绝”。 从审题和立意角度看,这一作文题没有造成太大的审题障碍,考生不容易跑题,也不难作出基本的评价,因为对待富翁的帮助,三家人家的三种态度基本上都是社会公论所认同的,没有什么可非议的。第一种态度是根据自己的现实境地,明白他人的帮助对于改变自己眼前艰难景况的现实意义,他们实事求是地、欣然地选择接受,可能因此成为改变生活和命运的起点与契机,也使捐助者“雪中送炭”的愿望得以实现。受助者没有说声“谢谢”,也许是生性木讷,不善言词;也许是“大恩不言谢”(“大恩不言谢”背后也可能隐含着来日报答的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在接受的同时声明将来“偿还”,不管今后这种偿还是何种形式,是回报个人还是社会,但都体现了“知恩图报”的善良本性,也说明受助者有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坚信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改变现状。第三种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施舍”,因此断然谢绝了富翁的好意,一般可以理解为维护了做人的尊严。小学四年级就有一篇课文《尊严》,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拒绝不干活而接受镇长杰克逊施舍的故事,哈默的“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 的名言成为了一个人在逆境中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宣言。第三种态度正是这种传统价值观和人格自律的体现。 上述一般道理并不深奥,大部分考生都能够不同程度地说出这些认识和评价。这正是我们说今年作文题不难的理由。 但是,仅仅说出上述认识也只是说出了一般社会共识,谈不上新意和深刻。为什么许多考生对第二种态度的“接受”和“偿还”的关系说不清楚?为什么对第三种态度“拒绝”的原因只能止于自尊或尊严的说法而未能深化?显然,他们对这些态度的深层心理缺乏认识。其实,在如何对待他人的捐助问题上,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用“知恩图报”或尊严就能说尽的。例如,第二、第三种态度的“偿还”心理和“拒绝”心理,其实都是人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的心理体现。不轻易求人,不平白无故地受人恩惠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