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宋赐茶制度与“供御”“进盏”款建盏.doc

北宋赐茶制度与“供御”“进盏”款建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赐茶制度与“供御”“进盏”款建盏   [摘要]文章通过剖析宋代赐茶制度与“供御”“进盏”款建盏的生产,来探讨这类建盏铭刻上“供御”“进盏”款的原因、使用的场合及传世完整器少的原因。   [关键词]供御 进盏 赐茶   建窑遗址出土了不少有“供御”款及“进盏”款铭文黑釉瓷茶盏标本,更多出土的是反体字铭文的垫饼窑具。建盏的款识很多,作为皇家定制的款识有“天王”“圣”“进盏”与“供御”款等。“供御”款多为手工剔刻,“进盏”款多为模印成型。学术界普遍认为建窑在历史上曾为宫廷烧过贡瓷,“供御”“进盏”款瓷片和窑具的大量出现,是建窑生产贡品或者产品进献给宋朝宫廷使用的实物依据。“供御”一词在南宋时已有文献记载:“汝窑……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及。”说明“供御”瓷器要经过皇家拣选,不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卖,有“供御”款的不会在市场上变卖,变卖的话,不符合礼制。而“进盏”一般解释为进贡用的盏。   考古报告则从技术角度进一步确定了“供御”“进盏”款建盏的性质。这些带铭瓷器是放在窑室中最好的窑位烧造,成品率很高,数量不多,因而在窑室或堆积层中发现不多。它们是在民窑中搭烧,而不是由官府控制的瓷窑专门烧造。这些为研究“供御”“进盏器”的时代、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翻。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文官集团的统治者礼制严密地掌管着世俗社会,窑主应该不会在字面上犯错误,把不是特殊用途的建盏铭刻上“供御”“进盏”。所以,“供御”“进盏”是贡品,争论不大。但是“供御”“进盏”建盏并不是精美的陈设瓷器,大众审美上也比不了各大名窑的名品,但为什么功能单一、审美品位独特的建窑黑釉茶盏会铭刻上“供御”“进盏”款?窑址中“供御”“进盏”款残器和窑具出土不少,说明产量不少,但是为什么传世仅仅只有一件完整器?怎么解释窑厂产量不小,而考古出土及传世完整器少的矛盾?笔者试图从“供御”“进盏”建盏产量和北宋赐茶制度的角度来解释上述问题。   晚清陈浏在《陶雅》中最早记载建窑铭文情况,底上偶刻有阴文“供御”楷书二字,但未提及“进盏”情况。1929年刊行《建瓯县志》中说:“兔毫盏,出禾义里……由山内挖出形式不一,唯池墩村水尾岚,兔毫盏堆积(最多),该碗打碎之底,时见进盏二字,是阴字模印,楷字苏体。亦偶有供御二字者,似刀划,字迹恶劣。附近村民往挖者,或一日得数块,或数日得一块。”而“圣”字款和“天王”款建盏是藏家偶然得到的,一件“天王”款和另两件“圣”字款建盏废品连同两千多个“供御”款建盏残件在窑址一带被发现。   1960年,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发掘过建窑:碗垫308件……在这些出土的碗垫中都有“供御”“进盏”字样。有的还有“文、十、李、天、升、廿、生、盂、六、水、具”等字样。厦大叶文程先生总结:建窑与一般民窑是有所不同的,它所烧造的茶盏,作为“供御”“进盏”的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出土的垫饼和碗底,都有不少带有“供御”“进盏”的字样。   综上所述,“供御”“进盏”建盏瓷片和窑具发现数量呈递增趋势,从定性为“有”到“时见”,到经现代考古发掘的308件碗垫,再到收藏家两千多个“供御”款建盏残件。瓷片和窑具是不可再生的,基本上一个标本对应一件建盏,反文窑具标本目前大量存世,据此推测,“供御”“进盏”建盏的生产绝对不会是小数目。窑厂生产量大,生产出来销往哪里呢?这就要考察北宋的赐茶制度。   北宋时期,茶文化非常发达,继承和发扬了五代时期形成的赐茶制度。该制度不光有皇帝及官僚集团、文人阶层参与,甚至军队、平民百姓也被加入到赐茶制度的受赐对象中来。北宋赐茶的规模、频率都远超前朝,赐茶制度已经上升到比较重要的统治手段,是北宋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宋史?礼志》记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这就说明,北宋时期赐茶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文化,上升到礼制的一部分。   赐茶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显示皇室对文官统治集团的重视。宋代有着非常发达的文官统治制度和集团,皇室笼络大臣,经常举办宴会,宴会前会给大臣们赐茶。经常性地进行,就成为定制。“如遇赴宴赐茶,其合坐墩杌,非特旨,并依官品。”皇帝给大臣赐茶,不是为了酬劳便是以示恩宠。如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二壬辰,朝献景灵宫,从宫以上赐茶,自是朝献毕皆御斋殿赐茶,成为定制。再如徽宗曾亲自为大臣和学士煮茶。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载: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㈣。   二是皇室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北宋时期,文人阶层被重视,科举考试兴盛。为了体现朝廷的态度,皇帝会利用这个机会赐茶给新考取的进士,还有考官等一众人等。王巩《甲申杂记》:“仁宗朝,春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