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侧柏叶枯病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侧柏叶枯病研究进展   摘要:指出了侧柏叶枯病在全国多地发生,并呈现蔓延态势,归纳总结了侧柏叶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病原、成因,以及防治方法,探讨了侧柏叶枯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后对侧柏叶枯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侧柏;侧柏叶枯病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   1 引言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也称香柏、扁柏,属柏科(Cupressaceae)侧柏属(PlatycladusSpach),在中国分布极其广泛,其栽培面积几乎遍布全国,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针叶树种。侧柏作为一种优良的造林树种,其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多地发生严重的侧柏叶枯现象,蔓延扩展迅速,造成侧柏叶枯病大面积发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相关文献报道,侧柏叶枯病在河北省(柳惠庆等)、江苏省(戴雨生等,林其瑞等)、陕西省(蒋金升等)、甘肃省(刘建朝)等地普遍发生,植株感染病菌后,轻者对其生长造成影响,严重者导致整株死亡,已有个别地区出现了连片死株现象,对多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成果构成严重的威胁。   笔者查阅文献库发现学者们对侧柏叶枯病的研究很少,在这些研究中只有极少数几篇文献研究侧柏叶枯病的病理,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其的防治。在现有的防治文献中采用的药品都是广谱性药剂,没有针对性的药剂。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能引起学者们对侧柏叶枯病的重视,为以后对侧柏叶枯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2 侧柏叶枯病的危害症状   对侧柏叶枯病的危害症状学者们都有统一的描述,普遍采用戴雨生、闫榜泽等学者研究成果,其描述为:受害鳞叶多由先端逐渐向下枯黄,或是从鳞叶中部、茎部首先失绿,然后向全叶发展,由黄变褐枯死。在细枝上则呈段斑状变褐,最后枯死。受害部位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病害,约15d左右,受害植株就会迅速枯萎,病叶开始大批脱落,枝条枯干,呈火烧状,最后死亡或濒于死亡。当年秋梢基本不受害。侧柏受害后,树冠似火烧状的凋枯,病叶大批脱落,枝条枯死。在主干或枝干上萌发出一丛丛的小枝叶,所谓“树胡子”。连续数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这种描述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侧柏叶枯病的危害症状。   3 侧柏叶枯病的发生规律   对侧柏叶枯病的发生规律,戴雨生、侯功科等学者认为:侧柏叶枯病发生在当年生叶片上,幼嫩细枝也往往与针叶同时发生枯萎,最后一并枯死脱落。受害针叶当年不立即反映出枯黄的症状,需经秋冬季节之后,于次年2月底3月初才迅速出现枯叶现象,往往在数天内变成一片枯黄。病害在发生初期往往很难被发现,其中心多位于林间岩石裸露、土壤土层浅薄、生长势衰弱的地段。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当年秋稍基本不受害。   4 侧柏叶枯病的病原   在侧柏叶枯病的病原研究上,笔者只发现有3篇专篇研究,其它文献没有详细描述,或是引用别人研究成果,或是泛泛而谈,如“经鉴证为”等,没有说明鉴证过程,不能令人信服。现对几篇研究侧柏叶枯病病原成果进行概述。   戴雨生等学者对病原菌分离研究认为引起侧柏叶枯病的病原菌为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 platycladus Dai sp.nov),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绿胶杯菌属,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柳惠庆等学者对其研究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与戴雨生等学者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其结果为较为接近侧柏绿胶杯菌,但其子囊盘、子囊及子囊孢子均小于侧柏绿胶杯菌。蒋金升等学者研究则认为侧柏叶枯病属真菌门、半知菌类、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盘单毛孢属(Monochaetiasp.)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不论是戴雨生等学者研究成果还是柳惠庆等学者研究的成果都未见到该菌纯培养接种成功,所以笔者认为侧柏叶枯病的病原菌尚待进一步研究。   5 侧柏叶枯病成因   在侧柏叶枯病成因方面。戴雨生等学者认为与立地条件关系密切,凡是立地条件差、土层浅薄的地块,侧柏生长差,受害严重,林间发病中心多位于岩石裸露、土层浅薄的地段;与树龄呈正相关,在相同立地条件生长的侧柏,15年生的感病指数??37.5,20年生的为66.2,30年生的为84.7,病害的发生与坡向坡位无明显关系。林分密度大的病害往往较重,林缘受害较轻;病害的严重程度与6月份的气温和降雨量呈正相关,并受冬季的气温和降雨量的制约,呈负相关。6月高温降雨量大,冬季寒冷干燥,次年病情就严重,反之亦然。熊小娟等研究认为侧柏叶枯病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原因较复杂,既有病原真菌侵染的原因,但更多是由干旱、土壤营养等生理性因素导致树势衰弱所致,提出干旱缺水是南郑县侧柏叶枯病发生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侧柏叶枯病的成因不一,尚且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