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码时代电影摄影师价值
数码时代电影摄影师价值 科技的进步让电影制作更为方便,减轻了摄影师的压力,也看似降低了他们的重要性,在数字时代,电影摄影师的真正价值何在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平面或视频摄影机基本上能达到计算机出版业二十年前的梦想WYSWYG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现场) 所见即 (日后) 所得」,摄影技术的神秘面纱被撕下,难免让人感觉这门「工艺」已经很容易掌握,摄影师的专业地位备受动摇,这个想法分别来自老板、制片人甚至于业界的其他岗位人员,以为数字时代电影制作摄影工艺相对轻松,对摄影师、摄影设备的要求可以降低,顺便可以节省成本, 与此同时,这个想法也来自年轻从业员,觉得电影摄影是一门简单的工作,学会调整机器的菜单;获得恰当的曝光,画面焦点准确便已达标。这种轻视、贬低摄影艺术、工艺,忽略素质优良的摄影指导对一部电影的贡献的想法值得商榷。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评论或看法,请发邮件跟我联系:aiofilms@。
必须承认,摄影是一门科技艺术,它的发展、创作手段的可能性跟科技的演变和进步分不开,在电影史中,出现过两次科技「为难」摄影师的事件。首先,彩色胶片的出现除了为创作者开阔了表现手法的领域外,也为当年惯于用黑白画面思考的摄影师带来挑战,科技对电影摄影第二次重大冲击可说是数字摄影的出现,菜单系统成为掌控画面效果的重要手段,让从来只用胶片思维的摄影师手忙脚乱,当中有人选择在工作中学习,与时并进,很快地将传统的创作智慧跟现代科技融合,享受愉快的科技过度和数字摄影带来的所有好处,有人选择逃避、否定新科技,坚持把数字摄影机当为一种胶片处理,拒绝了解新工具提供的可能性,希望可以熬到他们离开这个行业的一天。
除了上述两次里程碑式的科技转折点外,科技的基本趋势都在「方便」摄影工作、提高电影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很不幸地,这些「方便」同时在削弱摄影师的权威地位,科技发展的过程也是向摄影师「夺权」的一个过程。在不太遥远的胶片时代,一个电影摄影师(或摄影指导)极具权威,不论在前期、拍摄现场、甚至在后期阶段都极受电影公司、导演、监制以至于老板的尊重,除了这个岗位在剧组内工薪相对颇高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意见往往受到重视和被采纳,是拍摄现场的权威,只要导演不反对,其他部门都要按他的要求执行。
对于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这种超然的崇高地位部分源于胶片的神秘感,它的不可知性,很简单,就是因为胶片曝光后要经过洗印的工序再翻印成正片(一般摄影机内用的是负片,也叫底片,要复印在另外一层负片上,把新的负片洗印一次,变成光暗、色彩「正常」的正影像),才可以看见所拍的画面效果,因此一天拍摄的成果几乎完全仰赖摄影师对胶片曝光和色彩的控制经验,以为很多技术决定不是测光表或色温表可以直接判断的;掌机员(往往是摄影师本人)的构图选择和摇机能力和节奏感,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或者对导演的意图有误解,镜头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全毁了,公司的钱也打水漂了,更糟糕的是问题最快于拍摄的第二天才发觉,如果出现问题的话,损失的可能不限于金钱而已,有些错误是钱弥补不了的,例如演员已经离开拍摄当地,布景已经拆掉、烧毁等等,则后果更为严重,所以摄影师对胶片的掌控把握,摇机构图的经验、对动作的判断与反应能力等等成了他们在其他人心中最重要价值。
科技对摄影师第一次重大夺权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录像监视系统(Video Assist)的出现,厂家在电影摄影机的光学寻像器内植入了一枚以当时标准来说微小的黑白摄像头,拍摄取景系统中的磨砂玻璃表面的影像,透过视频线把这个画面传输到一台监视器或电视机,由于时代科技局限,我们得到一个灰蒙蒙、经常虚焦的黑白影像,但这个比今天的防盗监控还要次等的影像就第一次以实时的方式揭开了电影摄影机内部的神秘面纱,到了八十年代,改良为彩色的摄像头,再加上一点民用的录像设备,例如VHS录像带,机内所见的画面就能在现场重复回放,供各部门参考了。
试想一下,在没有视频监控的年代,导演只能站在摄影机旁边看表演,都不能确定画面的构图和内容细节,一切依赖对摄影师、掌机员理解自己想法和他们的执行力,拍摄文戏问题还不大,但如果遇到动作片,一系列对打镜头有没有穿帮,武行从五楼跳下来的镜头有没有跟上,几个演员飞跃过程中「威亚」(钢丝)有没有露馅等等问题的答案全在掌机人的脑海里,一锤定音。反过来说,如果这个掌机的人判断有问题,或者犹豫不决,要求如爆炸、火烧或者跳楼等危险镜头重复拍摄多遍,但到第二天看毛片的时候发现拍摄的第一条就已经完美完成了,可能会遭到老板和武行们的追打,这个人要承受的压力、具备的信心、权威性与责任同样巨大。正因如此,当年老板、制片人、导演甚至演员、武指等等从上到下的剧组人员都奉摄影师为神明,但正因如此,在科技取代了摄影师这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