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模因理论和英语四级作文
模因理论和英语四级作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了利用模因理论指导、训练学生四级作文写作,使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提高学生四级考试成绩。
关键词:模因 四级作文 四级考试成绩
一、模因概述
模因(meme)这一概念,指的是人类文化传递中的基本单位,其起源来自于人们对于基因的联想。19世纪60年代,奥地利修道士格里高尔Gregor Johann Mendel)从他所做的豌豆遗传性状的研究中得出结论,生物体内存在着某种传递遗传性状的信息载体。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威尔海姆约翰森(Wilhelm Johannsen)把孟德尔所说的这一信息载体定名为基因(gene)。进入20世纪,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基因这一概念广为普通大众所接受,指的是生物遗传中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遗传功能和结构单位,是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概念意义重大,因为一来它揭示了人类遗传的奥秘,使人类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可用来控制某些遗传性疾病;二来它引发了一些人的联想:在代代相传的人类文化中、在人类文化遗传过程中有没有类似基因的、起着文化传递作用的某种基本单位呢?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理查Richard Dawkins)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有一种叫“模因”(meme)的东西,它在人类文化传递中的作用相当于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道金斯认为基因是文化进化与传递的、可复制的基本单位,它包括“思想观念、流行语言、音乐曲调、服装式样、发型头饰、手艺技巧等等”。[1]道金斯的这一假设很快引起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一些大学教授及学者的注意,并引发了他们的激烈讨论。
二、模因在语言上的表现
与基因功能相似,模因通过模拟、复制的方法来传递人类文化。如果把模因理解为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那么一切可以称得上文化的东西都是由模因组成的,模因好比是原子,是文化的基本构件。表现在语言方面,模因以词语、句子、篇章的形式为基本单位。词语方面,现代商业社会的诸多广告词中我们不难发现模因的影子,如:“咳”不容缓(止咳药物广告);“晋”善“晋”美、“醉”美多彩贵州(央视展现地方特色的广告);无“饿”不“座”(某饭店的店名);“衣”见钟情(服装广告),等等。句子方面,当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征服了小亚细亚后,发出了胜利的欢呼:“Veni,vedi,vici.”翻译成英文意思为: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因为恺撒的巨大影响,后人模拟了很多类似的句子,比如:
You came. You saw. You conquered.
He came. He saw. He conquered.
She came. She saw. She conquered.
We came. We saw. We conquered.
They came. They saw. They conquered.
再如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中,急于复仇却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王子发出了深沉的感叹: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或死,这就是问题所在。)[2] 因为莎士比亚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人们模拟、复制了很多类似的句子,如:
To lie or not to lie, that is the question.
To tell or not to tell, that is the question.
To leave or not to leave, that is the question.
To agree or not to agree, that is the question.
To give up or not to give up, that is the question.
看到这些句子,读者很容易就能找到它们的出处和模因所在。
再来看模因以篇章为单位的应用。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诗歌的高峰。许多唐诗因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为国人耳熟能详。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夜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其脍炙人口以及李白的巨大影响,成为人们模拟、复制的对象。如讽刺学生的不求上进或老师的浑浑噩噩:窗外太阳光,照的头发烫。举头望老师,低头入梦乡。反映一些官员人浮于事、缺乏实干精神的:迎着太阳光,早上出门忙。说了番废话,赶往下一场……
三、模因论与四级作文
“模因的另一个特性是势利性。社会知名度越高的文化现象,其模因形状越明显,可被复制的机会就越大。”[3]四级考试无疑具备模因的这一特性,因为每年有成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