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丝路民俗摭拾
我的家乡在陕西咸阳礼泉县,村子位于县城西北门外,与县城仅一桥之隔,故名桥北村。有名的西兰公路穿越县城之后,由南向北从村子西边经过,然后又向西北而去。记得小时候,西兰公路上汽车很少,我常常在村边站上老半天,等那偶尔驶过的汽车;有时还能看到零零星星的骆驼在公路上行走,不知人们赶着它们去哪里,觉得很新奇,也由此带来许多遐想。而今,这条古丝绸之路仍然是通往西域的主要交通要道。
西兰公路在我们村西是一段坡道,坡度不小,因此这里偶尔就有车祸发生,有时也能看到路边停着抛锚的汽车,满身油污的司机钻在车底修理。路旁崖下的窑洞里住着村民,司机有时前来讨水喝,或是借用修车的工具,免不了互相拉拉话、说说事。正是在这些不经意间的来往中,村里人自然接收到来自远方的许多文化信息,甚至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同时,我们当地人的一些民俗也可能传播到了遥远的西域。至今,家乡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许多习俗,都与过去的西域地区有相通的地方。比如,过去冬天我们乡间的男人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和维吾尔族男子系的“波塔”类似,都是用布做成,在腰间缠几圈。维吾尔族招待贵客时吃的细面“玉古勒”,也类似我们家乡待客时吃的臊子面,都是手工擀成的,色、香、味俱全。我们家乡摆宴席讲究“八碗一品”,而回族的正宗宴席要搞“九碗三行”,菜的用料和种类也差不多。还有用粗布制作的褡裢,这种用具内地和新疆都一样,中间开口,两端盛物,搭在肩上,极为方便,只是新疆少数民族称作“霍尔青”。至于“打嘎”、“斗鸡”等儿童游戏项目,各地方玩法也是大同小异。
虽说离开故土已经几十年,故乡的民俗对我来说也渐行渐远,但童年时候耳濡目染的桩桩件件,至今记忆犹新。有的现在已经成了不见白纸黑字的“乡规民约”,大家约定俗成,遵规守约,无人越雷池一步。
我的故乡是一个风纯气正、邻里和睦的村子,然而,以往各种各样的“讲究”确实不少。比如盖房,现在自家院里盖房,想盖多高就多高,并不碍别人家的事,谁也管不着。但过去不行:如果要盖房,首先得给隔壁两邻打招呼,把自己盖房的想法如实相告,事先予以沟通。如果存在界墙问题,还要协商解决的办法,一不小心就会产生予盾和纠纷。因盖房出现界畔之争,酿成邻里打架,甚至世代结仇的事情在有的地方也发生过,正所谓“寸土不让”也。另外,房子的高低也要与邻家说清,因为乡下有一个讲究:后盖的房屋,其高度不能超过邻家已有房屋的高度;否则,就等于压住了人家的“风水”。一般谁也不愿意碰这条底线,顶多是与邻家房屋的高度相同,而且还会给人家的房脊上再加砌一道砖,以示歉意。
盖房如此,栽树也一样。在村里,谁家院子里都会栽上几棵树。但栽树之前,得事先考虑将来树冠的大小,不能让枝叶伸到两邻的院子里,影响别人家的采光。因此,村里人都不把树栽到离界墙太近的地方。万一树冠长得太大,大大超出了预先估计的范围,就要主动锯掉伸头探脑的枝条;如果对两邻的“领空”影响不大,也可不必过于较真,而是随它“红杏出墙”,连甜甜的果子也让人家去品尝,还可睦邻友好呢!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在乡间,邻里之间互相借个筛子、锄头之类的物什使用一下,那是常有的事;即便过后忘记归还,东西在那儿明摆着,会提醒你的。如果我借你家一碗白面用来擀面,或是借几个蒸馍吃了,过后很容易忘记,也等于没了影儿;其实忘了也就忘了,被借的也不会在意。但是有一样东西却是借了必还的,那便是发面用的引子――酵面。乡里家家面瓮里都有一块酵面,那是家庭主妇很在意的东西,她们隔三岔五蒸馍时必用。过去,农村穷,一年到头很少动荤,黏面便是最好的饭食,但也不能天天吃,隔两天吃顿汤面片、搅团什么的换个口味,却是不耐饥,因而各家馍笼里的馍不能断,甚至每顿饭都离不了馍,哪怕没有菜都成。?常蒸馍的主妇,偶尔也有忘了留酵面的,以至蒸馍时就得去别人家借;但切记,过后一定要还人家。因为发面的“发”与发财的“发”是同一个字,如果你借了别人用作“发”的东西不还,即便确实是忘记了,别人也一定会来讨要的。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更离奇的讲究:如果哪家殁了老人,等到抬走棺木葬埋后,在清扫停棺处的地面时,一定要泼撒一些发面水,暗喻子孙后代会发家致富。
除了酵面之外,还有一样东西――碗,也是借了必还的。农村人平常很重视感情联络,谁家偶尔做顿好吃的,不只是自家独享,邻居有老人或小孩的,一定会舀上满满一碗,端给他们品尝。只是这盛饭的碗,不管是新是旧,过后都一定要还,而且在还碗时,还常常将自家做的好吃的顺便送上,你来我往,加深彼此的情谊。如果碰上个转身就忘的“马大哈”,碗的主人肯定会讨要回去的。想想也是,谁会把自己吃饭的家伙送给别人呢?
当然,也有借用了千万别再还回去的物件。比如药锅,不管谁借用了都不能还,否则会被认为是一件十分不吉利的事情。因此,谁家有个药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44T 2719-2025《有限空间智慧安全管控技术规范》.pdf VIP
- 河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doc VIP
- 202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点与背诵口诀.pdf VIP
-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典型案例.pdf VIP
- 12D101-5(替代94D101-5)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doc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有答案).docx VIP
- 第六章管式反应器.ppt VIP
- 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00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 学校升旗台工程方案范文(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