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博物院藏宋代银器赏析
【摘 要】宋代金银器多出土于窖藏,德阳窖藏银器是其中一次重要的发现。四川博物院所藏德阳出土的宋代银器总体呈现简约平易的特征,意趣含蓄内敛,生动地反映出宋人雅致的生活情趣以及当时金银器皿的商品化与平民化。
【关键词】宋代 窖藏 银器
1959年3月22日,距离德阳县城(今德阳市)约四十里的孝泉镇清真寺内出土银器117件。这批银器装在四耳陶罐内,罐上盖一砖头,砖上有崇宁通宝少许,而罐的四周有崇宁通宝160余斤[1]。四川博物院收藏了其中的36件银器,多为容器,器形有壶、杯、盏、钵、茶托、瓶、熏炉底及首饰簪等,制作工艺为锤揲、錾刻、镂空,焊接加工成形。
一、典型藏品介绍
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批银器主要为生活用器,下面选取几件典型器形加以介绍。
1.宋缠枝花卉纹镂空银盒
圆形,平底圈足,有盖。盖顶錾刻三层镂空花纹:第一层饰缠枝花卉纹;第二层为相互交错的元宝纹;第三层錾有缠枝花卉纹(见图1)。
2.宋孔雀花卉纹压花银盒
圆形,平底,盖饰三圈纹饰:中心饰一对孔雀,边部饰梅花一周,盖及盒边饰花瓣形(见图2)。
3.宋串枝纹银花熏底
直口,有子口,鼓腹,圆底。腹部饰镂空串枝纹,底部饰莲瓣纹,底中有一孔(见图3)。
4.宋瓜形银壶
壶身为瓜瓣形,盖饰两层瓜叶,盖钮为短瓜秧,壶嘴细长,拱形把手,圈足(见图4)。
5.宋菊花形银酒盏
菊花形,敞口,浅腹,圈足较高,杯心以凸圆点纹饰一圆形花蕊(见图5)。
6.宋如意云纹经瓶
瓶体直口,束颈,溜肩,深腹,底稍敛内凹。通体饰如意纹样,底阴刻“东阳可久”字样(见图6)。
二、器物造型与纹样
与唐代金银器不同的是,宋代一改之前大气、粗朴和慷慨的造型,与当时的诗词书画一样,细腻、典雅,具有韵味。宋代金银器的纹饰题材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其表现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更加世俗化,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川博物院所藏的这批银器,有一些属于仿生器形。如菊花形酒盏,杯身为重瓣菊花形,杯心以凸圆点纹饰一圆形花蕊;蝴蝶形银饰,器身由两块蝴蝶形银片合成。在彭州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中,也有一些整体仿生器物,如瓜形盏,整体仿生,呈长条五棱瓜形,柄为细瓜藤,扭拧一圈,瓜脐外鼓[2]。又如葵形盏,盏体分成六瓣,每瓣相互叠压,并在边缘处分饰莲花、葵花、梅花、牡丹花、石榴花和桃花[3]。唐代金银器仿生器物不多见,具代表性的应属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龟纹桃形银盘(见图7),但制作工艺受到银盘基本模制的影响,桃形只是形似,略显呆板,与宋代仿生器物的写实性差之较远。宋代金银器造型则更加注重器物的审美功能与世俗化倾向,追求精神上的感受,以致出现了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相分离的现象。仿生器物取材广泛,器形华丽精致,在宋代十分流行,也是宋代金银器的显著特点。
宋代金银器的装饰纹样不仅内容丰富,写实纹样也逐渐兴起。唐代纹饰中除龙纹和凤纹之外,忍冬纹、葡萄纹、鹿纹、摩羯纹等一些神怪异兽到宋代基本消失,在追求自然素雅的审美观驱使下出现了写实的折枝花卉纹、成双成对的动物纹以及小景纹样等。四川博物院所藏的这批德阳窖藏出土的银盒、银盏分别錾刻凤穿牡丹、鹊闹枝头、鸳鸯、蝴蝶、鱼、鹤、莲花、梅花、荷花等纹饰。福建邵武市故县窖藏出土的一件鎏金银八角杯,盘底压印凸花,有人物、龙凤、池鱼、花草、如意云头、亭台楼阁等,内壁杯心处錾刻《踏莎行》词[4]。宋代金银器上纹样的写实性,是对唐代纹样的新突破,既有文人雅士风格的影子,也有市井气息的质朴,雅俗共赏,充满生活意趣。这也许受到南宋画院文人画的影响,因器施画,但不拘于物象的外形刻画,达到“得意忘形”“象外传神”[5]的境界。除此之外,纹样的写实性在另一层面也反映出人们托物言志、立象以尽意的思维模式。双凤、对鸟、鸳鸯、喜鹊、双狮戏球、牡丹、石榴等纹样,充满了祥和、吉瑞的气息,有些花鸟鱼虫的组合直接象征着长寿、富贵、多子、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等含义。天然的意趣、传统文化的内涵相融合,不仅仅是宋代纹样的显著特征,也是宋代金银器本土化的另一表现。
三、宋代金银器的商品化与平民化
宋代金银器手工业繁荣发达,在城市有专门的店铺。《梦粱录》记载:“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前列金银器皿及现钱,谓之‘看垛钱’,此钱备准榷货物算清盐钞引,并诸作分打?炉鞴,纷纭无数。”[6]除了官府所设的金银器制作机构文思院之外,地方官府作坊、私家作坊及个体金银匠人也是金银制造业的主体。“私家制作和买卖金银器皿的作坊行铺更多,也更为广泛,在汴京、临安和建康等大城市中都有金银行或金银铺,有的金银行还和交引铺结合起来,成为商业资本的代表。”[7]
宋代以前金银器物是统治阶级的专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