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Its Geodynamic Significance.pdfVIP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Its Geodynamic Significance.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and Its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摘 要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的速度结构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行为的直接结果, 它们在深部三维空间的分布与变化记录了两大板块的碰撞过程,特别是现在正在进 行的行为状态,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机制与动力学过程所要依据的基础信息。在青 藏高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正在进行,地震活动频繁,可以通过深部地 球物理探测揭露板块碰撞过程各种行为,发现高原隆升的奥秘和揭示陆一陆碰撞动 力学机制。因而,青藏高原是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天然实验室,也是运用宽频地震 观测数据,对地壳上地幔结构进行速度成像的风水宝地。 本论文研究应用赵大鹏教授的Tom03D层析成像程序来反演青藏高原的地壳上 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本论文收集了所有公开发表的在青藏高原开展的流动台网和 固定台站的天然地震数据。如此多台网数据的层析成像反演在青藏高原的研究中尚 属首次。而且本次研究覆盖了恒河平原,向北一直可以连续追踪到塔罩木盆地和柴 达木盆地。已经具备了追踪印度板块俯冲形态的条件,并且能够为进一步研究青藏 高原的隆升机制提供新的重要的信息。 本论文利用305个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接受的9649个地震事件,共139,021条 远震P波射线,其中大部分数据是作者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手动拾取的P波初至。 对青藏高原做的层析成像研究,得到了印度岩石圈地幔俯冲的清晰图像,给出了羌 塘地体之下的大范围低速体的大体形态,并对青藏高原内部的一些地质现象进行了 讨论。主要结论如下: 1)青藏高原地壳部分速度异常分布与地表构造走向大体一致,以近东西向为主: 而在岩石圈地幔及其以下部则以近南北向为主。 2)喜马拉雅地体显示为明显的地壳低速。在75km深处存在明显的东西向分块 特征。推测可能是造山后东西向伸展作用的结果。 3)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发育的北北东方向低速带位置与近南北向负的航磁异常 位置相当。表明近南北向负的航磁异常的产生可能受控于此低速带。两者发现一起 证实,青藏高原地壳内存在巨型的近南北向伸展构造。 4)青藏高原内部最大的裂谷亚东一谷露裂谷在地壳部分明显存在于高低速带之 问。在岩石圈地幔部分表现为高速,而岩石圈地幔之下又转变为明显的低速。这表 明深部的活动影响着裂谷的形成和发育。 5)印度板块内部高低速相间分布,但总体上表现为高速。印度岩石圈在未碰撞 之前比较连续,俯冲到青藏高原之下,高速的印度岩石圈地幔在不同位置俯冲的角 度和俯冲前缘也不同。印度岩石圈地幔俯冲的形态沿东西向并非均匀变化,但总体 上呈现东西部俯冲深度浅,中问俯冲较深的下凹的“勺状”。 在西部,塔里木岩石圈以高角度向南俯冲到西昆仑造山带之下,并与向北俯冲 的印度岩石圈地幔发生面对面的碰撞。 在中部,印度岩石圈地幔从恒河平原一直向北,在MBT之下的】00km深度处以 约22。角开始向北俯冲。在越过IYS以后俯冲角度加大,最北端到达羌塘中部地区, 约jE纬34。。 在东部,印度地幔从恒河平原100km深度处几乎水平地插入到了青藏高原之下, 向北越过班公一怒江缝合带,到达北纬33。附近,然后以大角度近乎垂直地向下俯 冲拆沉。 6)随羲碰撞发生,印度板块的地壳部分在藏南发生熔融。层析成像的图像显示 印度板块地壳的俯冲受到喜马拉雅地体低速体的阻挡,俯冲的距离不是很远。 7)在羌塘地体下方有一个大规模的,类似于地幔柱的低速体。如此大规模的低 速体不可能是部分熔融的产物,从其所在位置和延伸深度来看,可能是印度岩石圈 地幔的俯冲、断离,北部柴达木地块阻挡,在此区引起的热扰动,升高了区内的温 度而引起的速度降低,引发地幔物质沿着俯冲的印度岩石圈地幔表面上涌引起的。 高原北部火山活动多,波速低,可能是这一热流上涌的直接结果。 8)层析成像的图像没有显示出亚洲板块向南的俯冲。但是剖面北边地震台站稀 少,这一结果尚须验证。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地震波层析成像 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碰撞过程岩石圈地幔俯冲俯冲地幔断离 Abstract Thecrustand mantle upper structureunderTibetiSthedirectresu]t oftheIndia plate and witbtheEurasian subd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