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的五言诗.PDFVIP

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的五言诗.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的五言诗.PDF

2017年第4期(第32卷)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敦煌写本残卷《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的五言诗 — — 兼论 中世佛教行记的情感抒写及其诗笔 阳 清 摘 要:敦煌写本残卷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现存有五言诗五首。这些诗歌遣词造句往往有来处可寻, 或感物以言志,或缘情而奋藻,大致呈现出中世汉诗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让文学的本质和功能得以彰显,另 一 方面展示出了重要的人文价值。从法显行记、慧生行记相关文献有意于人物情感的抒写,到慧超行记出 现五言诗乃至义净类传 中诸诗的时代演绎,终使唐代佛教行记的诗笔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平。中世佛教 行记的情感抒写及其诗笔,充分表现 出晋唐高僧作为佛教徒、异乡人以及旅行者的普遍情怀,特别昭示出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现状和积极意义,必然会对以后相关的佛教叙事尤其是西游主题类小说产生重要 影响。 关键词:慧超 ; 《往五天竺国传》;佛教行记; 情感抒写; 诗笔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中国中世佛教僧传文学研究”(12XZWO13);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 目《神僧传校释》(1270) 作者简介:阳清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副教授 (昆明 650500) 敦煌写本残卷 “伯3532”即唐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一oo所载 《惠超往五天竺国传》之节录本。 惠超又作慧超。据张毅研究,慧超 “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他 “为新罗人,其出生年月与地点(是汉地或 原籍新罗),何时人唐,均无法确知”;据近似推测,“他可能出生于唐武则天圣历三年 (700),也有人认 为生于长安四年(704)”;“此后约于开元十一年”取海道前往天竺巡礼,其行程是 “先在东天竺诸国 巡礼,然后再巡礼中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及北天竺诸国,最后辗转经中亚各地,于开元十五年 (727) 十一月上旬行抵安西”;后回长安参与佛经翻译工作,大概 “卒于建中(78O--783)年间”。① 慧超所撰 行记 《往五天竺国传》,仅见于 《一切经音义》引注词条,中世佛教经录未有著录,历代典籍亦未见征 引,足见该书亡佚已久。幸有敦煌石室节录本公之于世,读者得以见其崖略。日本高楠顺次郎最初收 入 《游方传丛书》,后又收入 《大 日本佛教全书》以及 《大正新修大藏经》,今见于 《大正藏》史传部之 《游方记抄》。 敦煌节录本 《往五天竺国传》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该书是继玄奘等 《大唐西域记》、慧立等 《大慈 恩寺三藏法师传》以及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之后 ,研究8世纪上半叶突厥 各部和中亚各国情况的珍贵文献。从文学价值看,如果说 《大唐西域记》之 “理性旅行记赋有叙事文 学的特征”,那么 《往五天竺国传》之 “感性旅行记却赋有抒情文学的特点”。②该书除勾勒和描摹异 国风情之外 ,其特色还表现为撰者在旅途之中作有五言诗五首,古典诗歌 “言志”抑或 “缘情”的文学 机制、性能以及特点于此得以呈展。事实上,中世佛教行记不仅在写景、状物、叙人、记事、谋篇等方面 ① 张毅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前言”,第2—3页。 ② 林基中:《关于(大唐西域记和往五天竺国传的文学特性》,《韩国学论文集》第22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4年,第 153页。 · 135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颇有特色,并且藉此共同表现出了某种文学性;而且往往结合上述元素,间或抒写僧人作为佛教徒、异 乡人以及旅行者之丰富、复杂而又具体的思想情感,乃至直接创作诗歌以抒发情志,可谓触及了文学 的本质和内核,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兹专论敦煌写本残卷 《往五天竺国传》中的五言诗,兼论中世佛 教行记的情感抒写及其诗笔,以期深化和拓展这个时期的文学研究。 一 、 慧超行记中的诗歌文本及其文意梳理 敦煌写本残卷 《往五天竺国传》现存有五言诗五首,兹按其出现顺序梳理如下: 第一,慧超至摩揭随国,到达摩诃菩提寺,因称其本愿,欢喜非常,略题诗一首,以述其志。诗云: “不虑菩提远,焉将鹿苑遥 。只愁悬路险,非意业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