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板强度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层板强度理论

第四章(II) 单层复合材料的强度理论 ※各向同性材料的强度理论 ※各向同性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各向同性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各向同性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各向同性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正交各向异性单层的材料的强度理论 ※正交各向异性单层的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正交各向异性单层的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正交各向异性单层的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正交各向异性单层的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正交各向异性单层的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 强度是材料承受外载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本节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已知承载单层板各处的应力应变等量,如何确定该单层板在该载荷下足够结实(或安全) 最大正应力理论 (认为材料是被拉断或是压坏的,采用应力度量) 代数大小比较 安全准则: 且 :单向拉伸的极限应力 如果有压应力 :单向压缩的极限应力 2. 最大线应变理论 (仍认为材料是被拉断或是压坏的,采用应变度量) 代数大小比较 安全准则: 且 :单向拉伸的极限应变 如果有压应变 :单向压缩的极限应变 3. 最大剪应力理论 (认为材料是被剪断的,采用应力度量) 安全准则: 4. 最大歪形能理论 (各向同性材料很难在静水压载荷下失效,对应的变形为体积改变;因此认为形状的改变是导致材料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能量度量) 安全准则: 如何用一个简单实验来测量材料常数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强度理论? 最大正应力理论 最大线应变理论 最大剪应力理论 最大歪形能理论 不同材料适用不同的强度理论, 没有一个通用的强度理论! 可以简单地把各向同性的强度理论用到正交各向异性的材料中吗?为什么?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 其强度是各向同性的 2) 最大线应变理论 3) 最大剪应力理论 4) 最大歪形能理论 1)最大正应力理论 而对于各向异性材料, 其强度亦是各向异性的, 各向同性强度理论不再简单适用! 在各向异性材料中, 材料是否安全还取决于应力(或应变)与材料主轴的相对方向 为了方便, 选在材料主轴方向来判断材料是否安全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在主轴方向的强度 材料主(轴)方向的规定 拉伸和压缩强度相同时, 3个强度指标 X —— 轴向或纵向强度(沿主方向1) Y —— 横向强度(沿主方向2) S —— 剪切强度(沿1-2平面)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在主轴方向的强度(续) 材料的拉压强度可以不同,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这也是一种各向异性, 对应的强度指标变成5个 Xt ——纵向拉伸强度 Xc ——纵向压缩强度 Yt —— 横向拉伸强度 Yc —— 横向压缩强度 S —— 剪切强度(沿1-2平面)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在主轴方向的强度(续) 主方向的剪切强度相等 非主方向的剪切强度可以不等! ※正交各向异性单层的材料的强度理论(续) 1. 最大应力理论(对应于各向同性的最大正应力理论和最大剪应力理论) 当单向复合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作用时,只要材料主方向上任何一个应力分量达到相应的基本强度,材料便破坏 采用正轴应力判断(不是主应力,并不按大小排序) 只要有任一个不等式不满足,材料便破坏 3个分准则各自独立,不耦合! 1. 最大应力理论(续) 对于非主方向如何使用? 一个最简单的用于检验各种强度理论的实验 1. 最大应力理论(续) 对于非主方向如何使用? 同时满足这三个不等式的最大的 ,为极限拉伸应力 单向拉伸与压缩的实验理论对比 如何用这个破坏图? 理论与实验结果不很一致且存在理论尖点 尖点的原因:多条独立且分段的强度曲线 单向拉伸与压缩的实验理论对比 考虑到多个独立的分段的强度曲线不能捕捉光滑的实验现象, 2. Hill-蔡强度理论 Hill (1948), 屈服准则(三维) 来源于类比各向同性Mises准则(同歪形能) 2. Hill-蔡强度理论(续) Hill (1948), 屈服准则(三维) F,G,H,L,M,N材料参数如何定?考虑一些简单加载情形,与常用的破坏强度X,Y,Z,S建立关联,如 当只有 3. Hill-蔡强度理论(续) Hill (1948), 屈服准则(三维) 对于单层板, 由前所知为平面应力状态, 如果纤维在2方向和3方向的分布情况相同, 有如下的 Hill-蔡强度理论 3 2 1 3. Hill-蔡强度理论(续) Hill-蔡强度理论与实验对比 优点及特点: 理论与实验吻合较好 破坏曲线随角度变化光滑 沿各方向的强度会耦合, 统一的强度准则(区别与独立破坏模式) 可退化到各向同性材料 实验中拉压强度不同, 在强度准则中如何体现? 3. Hill-蔡强度理论(续) Hill-蔡强度理论(拉压相同) Hoffman理论(拉压不同) 当拉压相同情形, 可以退化到Hill-蔡理论 压缩强度Xc, Yc取正值 *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