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之路(精简版).ppt

【精选】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之路(精简版).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选】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之路(精简版)

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冷鹤鸣 教授 一、提出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1、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 2、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 3、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 4、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 二、维持社会稳定的怪圈 1、维稳成本极为高昂 2、维稳与不稳定的恶性循环 维稳成为制造不稳定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维稳思路往往是以压制正当的利益表达为前提的。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的做法也向民众提供了一种误导性的预期。 维稳的恶性循环还表现在现有维稳方式使得一些维权者一旦进入维权的过程,就等于踏上一条“不归路”,而踏上不归路的维权者又成为“不稳定”现象的“职业制造者”。 维稳成为维护不均衡的既得利益格局的工具。 僵硬的维稳模式助长了社会失序。 三、形成社会稳定的新思维 1、理性定位当前的社会矛盾 在利益高度分化的时代,利益矛盾、利益冲突、利益博弈本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在一个多元的现代社会中,社会矛盾与冲突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良性的体制不是要消灭冲突,而是能够容纳冲突和用制度化的方式化解冲突。 2、准确评估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要准确判断中国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需要对目前中国社会的形势有一个总体的判断。 这个判断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第一,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政治基本稳定; 第三,社会矛盾突出。 某些矛盾和冲突的表象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并不足以构成对社会基本稳定的威胁。 3、将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一致起来 目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绝大多数是因为弱势群体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而造成的。 新的稳定逻辑应该是:维护宪法所赋予的公民合法权利,有权利的保障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利益的均衡才有社会的稳定;这才是解决社会稳定问题的治本之道。 四、当代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之路 就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是制约权力、驾驭资本、遏止社会失序。 必须着眼于三个重要维度: 以社会结构为基础, 以社会组织为载体, 以社会制度(机制)为保证。 1、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机制为主导的制度化建设 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本途径: 信息获取机制。 利益凝聚机制。 诉求表达机制。 施加压力机制。 利益协商机制。 调解与仲裁机制。 2、优化社会结构: 第一,扩大中产阶层的规模。 第二,保护并改善下层生存的社会生态。 第三,在社会分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使不同阶层能够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第四,保护和扩展社会流动的渠道。 3、促进公民意识和社会组织的发育。 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这样一种自组织能力,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从而使社会生活能够有序进行,降低社会转型的风险。 4、形成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化方式。 形成制度化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的关键在于法治的建设。 5、促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6、重建社会的基础秩序。 社会的基础秩序是指一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即社会的道德秩序、信用结构和基础制度。 社会管理创新的当前目标是以建设公民社会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建设能动社会对市场形成必要制衡。 社会管理创新的终极目标则是形成建立在有限的政府、有边界的市场与自组织的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和良性互动基础之上的多元社会治理体系。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