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元代纸币的发现与早期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PDF

吐鲁番元代纸币的发现与早期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吐鲁番元代纸币的发现与早期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吐鲁番元代纸币的发现与早期研究* 朱玉麒 [摘要] 利用古代钱币进行历史的研究,在清代以来的学人中蔚成风气。吐鲁番地区出土的 元代纸币,有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等,清末在新疆担任官员的王树楠、段永恩等人, 都曾通过题跋、仿写的形式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史书记载的印证钩稽源流,论证纸币发行的得 失,并引发对当时钱币改革的看法,成为最早研究这些纸币的成果。此后黄文弼从回鹘文对中 统宝钞的记载,论证了这些元代纸币在西域的流通情况。凡此种种收藏和研究,都为元代纸币 的流行提供了实物,为丝绸之路贸易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角度。 利用古代钱币进行历史学的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传统,在清代以来的学人中更是蔚成风气。 纸钞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使用,也很早就被学者所关注。丝绸之路上纸钞实物的出现,更是激 发了学者在钱币学和西域研究领域的热情。 在吐鲁番,蒙元时期流通的一些纸钞被不断发现。清末民初以来,部分发现得到了学者的 记载与探索,为我们今天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方便。 一、吐鲁番发现的元代纸币 1、宣统元年发现的“中统元宝交钞” 吐鲁番地区元代纸币的发现,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记载,是王树楠在《新疆访古录》中记 1 录的宣统元年(1909)发现的“中统元宝交钞”(图1): 曾炳熿云:宣统纪元春正,吐鲁番伊拉里克户民入山采薪,憩于沙碛,水沟石圮,中 有绣金绸袱,败絮重叠,隐隐有字。献诸厅署,启视为元世祖中统元宝交钞,棉质,印文 漫漶破裂。历年六百,久霾尘沙,今日始得见之。岂因时显露,隐与财政相发明耶?…… 右元中统元宝交钞,纸质纯棉,破裂不完,而字迹尚可辨识,印文尤鲜艳如新。其缘 即以绣金绸袱裂而饰之,古色照人,洵收藏家所仅见也。 王树楠 (楠字多作枏、枬,1851—1936),字晋卿,晚号陶庐老人,河北新城 (今高碑店) 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三年(1906—1911)任新疆布政使,曾主 持编纂《新疆图志》,其后又有《新疆访古录》等西域研究专著行世,是在新疆地方文化建设方 2 面贡献最为突出的清代官员。在任期间多方收集并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等文物,上文记载的 * 本文系2011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新疆稀见史料调查与研究”(11ZD095)成果之一。 1 《新疆访古录》卷二,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印本,1919 年,叶三○下至三二下。 2 王树楠关于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收藏和研究,参拙文《王树楠与敦煌文献的收藏和研究》,《敦煌文献、考古、 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先生诞辰 11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574-590 页; 《王树楠的西域胡语文书题跋》,《语言背后的历史:西域古典语言学高峰论坛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 “元中统元宝交钞”也是这一时期由下属上呈的收集品之一。文前提及的曾炳熿字筱堂,一作 筱棠,湖南湘乡人。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期间,任吐鲁番厅同知,曾编纂 《新疆吐鲁番厅 3 乡土志》。王树楠旧藏《六朝以来写经残卷》八、《六朝写经残卷》十,即曾氏所赠。文中的纸 币发现地“伊拉里克”,即今托克逊县伊拉湖镇,在吐鲁番盆地的最西端,由此西行即进入阿拉 4 沟,为经由西天山腹地通向南北疆和丝绸之路西端的重要通道 。直到明使臣陈诚永乐十二年 5 (1414)出使帖木儿帝国,亦经由此条线路,沿伊拉湖而阿拉沟西行。伊拉里克户民入山采薪 所见的这一绣金绸袱饰边的中统交钞,正是在这入山而西去的交通道路上,应该是蒙元时期军 民路经此地时的遗留物。 图1、《新疆访古录》“元中统元宝交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