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 “数学机械化之父”的圆满句号.docVIP

吴文俊 “数学机械化之父”的圆满句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文俊 “数学机械化之父”的圆满句号   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J.S.穆尔这样评价:“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   吴文俊对于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或许一些人很陌生,但是,他对于中国发展,对于中国数学,对于中国科技,对于中国走向复兴,走向世界强大,却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第一次在电话中听到不断传出的乐呵呵的声音,眼前就能显现出一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他早已是银发满头,但依然身体硬朗、步履矫健,思维敏捷,清晰善谈,让记者心里不禁道一句“吴老不老”。今天,他走了,但是他爽朗的笑声还回响在我们耳畔……   不言退休的“数学机械化之父”   2001年2月19日,是一个喜庆的、值得回忆的日子。在灯光璀璨、鲜花烂漫、万人聚集的人民大会堂里,中国“数学机械化之父”吴文俊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并获得500万元的高额奖金。当我们再询问吴文俊当时的心情时,老人乐了,“当然高兴”。顿了一下,他接着说:“一方面感到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责任重大。”吴文俊重重的说了后面四个字。一份最高荣誉的证书,一笔高额奖金,表示了党、国家和人民在新时期对科技创新工作和杰出科技人才的重视、感激和尊敬,使受奖者也深感鼓舞与振奋。   获奖,对数学大师吴文俊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夫人替他收藏着全部的荣誉证书。每一个尘封的证书都熠熠发光,灼人眼目。早在1956年,37岁的吴文俊获得的第一个大奖便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奖金为一万元人民币。当时的获奖者还有华罗庚、钱学森,回忆起过去吴文俊尤为的兴奋:“高兴,我的工作受到了认可,就很高兴。”在获奖后的第二年,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俏目?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在他尚未踏入大学圣殿之前,数学成绩就一直很好,但对数学并无偏爱。吴文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兴趣很杂。在大学二年级之前,最有兴趣的是物理课,我对物理始终有兴趣。但是到了二年级就差了,这跟抗战有关。我所在的那个学校从郊区搬到租界里面,那许多就杂乱无章了。这有影响,如果不是这样,那我可能后来对数学不会再有兴趣,这与客观原因有关。”“真正感兴趣,准备当数学家,那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跟老师有关,有一个老师讲的课特别吸引我,那就是我的武老师,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我就上了道。后来陈省身老师将我引上了拓扑学研究的正途。可是一直到现在我对物理的兴趣高于对数学的兴趣。”吴文俊如是说,且不免有些遗憾,“我现在不懂物理了,要不是我年纪大了,我还要学学物理”。谈起数学研究,他说:“搞数学当然是很艰苦的,要说我为什么永不放弃,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毕竟爱数学,为了给中国的数学在世界上争口气。”   1946年,吴文俊到STRASSBOURG大学学习,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巴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研究。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谈到国外的这段学习经历,他深有感触:“法国数学水平是全世界一流的,在老师和同学的熏陶下,体会与国内不一样,在学术上给我很大的影响。”我们就顺便提到了外语交流有无障碍时,吴文俊说:“国外出访时,生活用语简单,就那么几句;而我主要与老师、同学打交道,大多讲数学方面的事情,在语言方面那就更简单了,用不着人翻译。”   一般人过60岁就退休了,在家里抱抱孙子,颐享天年。听说他工作忙是出了名的,我们问吴文俊想没想过退休,老人一听“退休”这个词,就立刻声音很高的说:“我是不退休的,院士是不退休的,名义上退休的话,我工作上也不会退休;即使我不是院士,也不退休,你退休了我工作,你不退休我也照样工作。万一退休,我照样搞科研工作。”   20世纪70年代,吴文俊为了解决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和数学机械化问题,年近六十还从头学习计算机语言,亲自在袖珍计算器和台式计算机上编制计算程序,尝尽在微机上操作的甘苦。他的勤奋是惊人的,在利用HP-1000计算机进行研究的那段时间内,他的工作日程经常是这样安排的:清早,他来到机房外等候开门,进入机房之后便八九个小时不间断工作;下午5点钟左右,他步行回家吃饭,并利用这个时间抓紧整理分析计算结果;到傍晚7点钟左右,他又到机房工作,有时候只在午夜之后回家休息,清晨又回到机房。长期繁重的工作,使他常常忘记自己的生日。   “吴方法”打造数学机械化“吴家军”   吴文俊在数学研究领域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道路。他的老伴说:“他是个搞学问的人,一心只搞学问。做家务,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即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冲击也仍然抓紧时间从事科研。   “我本来根本没有想到我会跟计算机打交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要我到工厂学习,我到北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