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水画风之演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山水画风之演变   〔摘 要〕元代山水画画风的演变,从它的艺术本质上来说是画家对山水精神的追求转向对山水意境的表现。元代以前的山水画,画家极尽全力描绘客观的自然界的山水,达到一种求真求像的境界,更重要的是他们特别重视在理性法则上的研究,从而体现出一种对天地造化的崇拜。元代的山水画家从天生意趣开始,以山水形式来表达和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使这一时代的山水画不仅重视天然的意志性趣,更重要的是画家用自己手中的笔墨描绘出自己心里与时代相彰的境界。   〔关键词〕 元代山水 元代山水画风 山水画风演变   “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画山水序》   “山水叙曰:‘能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而造物之奇者,莫如山水’。”――《明画录论画》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不仅表现千变万化、秀丽多姿的自然界,而是更多地承载着画家对山川树石的志趣。所以古人说,能做到以笔墨的神奇,开拓画家的胸怀,与创造万物的神竞相逞其神奇的,就莫过于对山水的认识和描绘。   元代以前山水画的发展逐渐走入一种程式化的过程,特别是宋朝的院画,因刻画精巧太过而显得画面神韵不足,南宋朝廷南渡之后,许多画家以残山剩水看待他们的作品,完全没有北宋时期画家对北方的峻山大水的描绘那样显得那么气势磅礴。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导致了元代山水绘画的风格发生了变化呢?其中又蕴含了哪些重要的因素?如何在笔墨与技法上突破两宋画院的僵滞版刻的程式化,让它即服从于绘画的需要,使笔墨变得灵透鲜活,又能满足画家对意境、心境的表现,成为元代山水画风演变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元代山水演变的动力   山水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同样摆脱不了社会历史境况的影响。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产生或依附于一种特殊的艺术文化,元代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有社会现实的激发和推动,也有艺术自身内在规律的沿革与演变,同时还有画家们高昂的创作热情和不懈努力。   1、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中央统一政权的朝代①。正是蒙古族的崛起与元代帝国的建立,不仅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各民族长期混乱各自为政和南北对峙的分裂的历史局面,而且还开创了超越汉唐的广大的疆域,实现了政治经济的大一统。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在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环境里,蒙古贵族中不少人也逐渐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使一些少数民族的美术家纷纷涌现,为他们醉心于美术品的创作,为收藏与鉴赏提供了可能行,而元代的文人们则把绘画作为抒情明志的手段,从而使元代绘画创作的队伍构成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给绘画风格的发展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元朝统治者马上得天下,重武轻文,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着重体现在对汉族人民的剥削、压迫和空前的民族歧视。连年的战乱,元朝统治者在元初废除了科举制度,更使汉地文人断绝了仕进的唯一出路。在这种社会现实下,文人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他们心中大多都郁积着一种生不逢时、乱世求安的情绪,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向往的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与此同时,一些画家自愿或被动地放弃对社会的使命感与基本关怀,或为道士、或为隐士,采取了离尘绝世的态度,“心静则意淡,意淡则无欲,无欲则明,明则虚,虚则纳万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道家和儒家思想?υ?代山水画家的思想境界多多少少产生一定影响。   2、山水画艺术内在规律的影响   明代汤??在他的《画论》中提出:“山水之为物,禀造化之秀,阴阳晦暝,晴雨寒暑,朝昏昼夜,随形改步,有无穷之趣。自非胸中丘壑,汪汪洋洋如万顷波,未易摹写。”   春夏秋冬,朝暮白昼,风霜雨雪,自然界和人一样具有内在的生命运动和精神力量。中国传统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它更多的是承载了山水画家们的志向和意趣。 它能以笔墨的神奇,开拓画家的胸怀,达到一种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也就是儒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谈到五代宋初的几个山水画家:“画山水惟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见图1),智妙入神,才搞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②;这说明在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已经初具规模,并且逐渐繁盛起来,再也不是人物花鸟画中的配衬,而是走入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董其昌说:‘此宋画也。’”   “宋画至董源、巨然,脱尽廉纤刻画之习,然惟写江南山则相似……”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宋朝的绘画到了董源、巨然时期,摆脱尽了在山水绘画的创作中对那些细微末节刻画的习气。使山水画家笔下的山水,反映出他们“欲夺造化”的创作精神,其含毫运思,很少有无病呻吟的情况,他们的作品,犹如文章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