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芝诗歌中的拜占庭意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芝诗歌中的拜占庭意象   摘 要: 拜占庭意象是叶芝象征主义系统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反映了叶芝对于永恒之美和纯化心灵的追求。本文主要从象征主义、神秘主义和政治角度解读叶芝诗歌中的拜占庭意象。首先,叶芝用拜占庭意象作为灵魂纯净、永恒之美及不朽艺术的象征。其次,叶芝将神秘主义技巧应用到拜占庭意象中。他对拜占庭意象的异国化解读,营造了一种神圣、疏离的氛围。最后,叶芝将政治理想赋予拜占庭意象。   关键词: 拜占庭意象 叶芝诗歌 象征主义 神秘主义   1928年叶芝(W.B.Yeats)发表了代表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两年之后,他又创作了一首姊妹篇,《拜占庭》(Byzantium)。在这两首诗中,叶芝运用最得力的两支画笔――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描绘出了肃穆、恢宏而不朽的古拜占庭形象。在那里,灵魂得到净化,精神歌唱着人类生活的腐朽。   拜占庭享国一千余年,它是罗马帝国的遗子,又处在希腊文明的核心地带。因此,拜占庭继承了“希腊的荣光和罗马的宏伟(爱伦?坡,2013:140)”。数百年来,凭借着先进的军事技术,深墙高垒、固若金汤的圣城君士坦丁堡在哥特人、匈奴人、汪达尔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和许多其他蛮族一次次的冲击下屹立不倒,保护了古希腊、罗马流传下来的无尽宝藏。威尔?杜兰特宣称,这座城市能够保存希腊文明的无价珍宝,并在文艺复兴时期将之传递给意大利人,乃至整个西方世界,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伟业。1399年拜占庭帝国皇帝曼努埃尔二世(Manuel Ⅱ)为了不受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前往西欧寻求军事和经济上的支持。当时拜占庭帝国积贫积弱,雄心勃勃的伊斯兰苏丹早已虎视眈眈。拜占庭的国土四分五裂,人民却还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打得不可开交。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曼努埃尔二世,这位“生于紫色宫殿(Born to the Purple)”的国君仍然以非凡的人格魅力、优雅的举止及渊博的学识深深地折服了那些“未开化的”西欧人(罗杰?克劳利,2005),这就是拜占庭意象在西方世界的缩影。   叶芝从未去过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现称),但在1924年他去了西西里,研究了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画。他还去过拜占庭的旧都拉文纳,在古建筑的墙上看到了圣徒和哲人们的画像(周珏良,1982)。这有可能是“啊,圣徒们在上帝的圣火中肃立/宛如墙上镶嵌的马赛克金饰”这行诗的灵感来源。在《驶向拜占庭》和《拜占庭》这两首诗中,他用拜占庭意象表达了对精神永恒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爱尔兰乃至整个人类世界的期望。   一、叶芝诗歌中拜占庭意象的象征主义解读   20世纪初,法国的象征主义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及美国,一般认为叶芝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接触到象征主义的。叶芝曾前往巴黎拜访过马拉美和魏尔兰,但他的象征主义体系与法国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宣称法国的象征主义对他影响甚微(Tuohy 1976:84)。叶芝的象征主义根植于他的神秘体验及文学阅读,他相信象征有着不为人的意愿所转移的能量,象征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傅浩,1999:46-49)。叶芝是第一位建立起自己庞杂而晦涩的象征体系的诗人。他相信人们思想和记忆的边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此,不同的思想会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人类的共同记忆、自然的全部经验,而象征正是唤醒这种记忆的方式。叶芝重复使用特定的意象,从而赋予它们特定的象征意义(Rhee, Y. S. 2013)。   《驶向拜占庭》和《拜占庭》是?~芝中晚期的作品,在这一创作阶段,叶芝的象征主义手法愈加纯熟,运用自如而不着痕迹。叶芝在《驶向拜占庭》的前两个诗节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年轻人沉湎于肉体享受,老年人行将就木,物质世界躁动不安。叶芝试图逃离外在现实,直面内在的真实。叶芝相信,查士丁尼一世治下的拜占庭帝国是贵族文化的代表。在那里,肉体和灵魂、政治与哲学、艺术与宗教、个人与社会都处在安详宁静的和谐之中(叶芝,2012:110)。于是他离开这个“不是老人的国度”,驶向了拜占庭。   在这首诗中,叶芝这样描绘拜占庭教堂里的马赛克壁画:   啊,圣徒们在上帝的圣火中肃立   宛如墙上镶嵌的马赛克金饰(叶芝,2000:80)   马赛克壁画是拜占庭的一种传统艺术。拜占庭工匠改进了马赛克技术,用马赛克装饰教堂的穹顶和墙壁。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用马赛克拼缀而成的基督像至今清晰可辨,栩栩如生。马赛克反射出的光晕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叶芝于是向马赛克壁画上的圣徒们祈祷:   请从圣火中驾临,环绕这锥体,   做那教我灵魂吟唱的导师。(叶芝,2000:80)   显然这里“火中的圣徒”意味着灵魂在火焰中得到净化,世上的万物都会消亡,恒星会熄灭,群山会崩塌,丰功伟业不过弹指云烟,甚至爱也会变得淡薄,唯有美和美的精神永生不灭。拜占庭的马赛克壁画就是最好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