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吴晓邦先生诞辰110周年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docVIP

在“纪念吴晓邦先生诞辰110周年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纪念吴晓邦先生诞辰110周年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   传记片用短短的 47分钟,让我们看到了吴晓邦先生一生对中国新舞蹈艺术事业做出的非凡贡献。 2016年12月18日,是这位卓越的舞蹈??践家、理论家、教育家和领路人,这位曾以他毕生的理论与实践,为全中国舞蹈家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前辈和挚爱亲人诞辰 11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回顾他平凡而伟大的生平事迹,传承他毕生践行并极力倡导的“为人生而舞”的艺术理想,完成他率先创建的“舞蹈学科”蓝图,我们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全体同仁和大家一道,在这里隆重召开了这次“纪念吴晓邦先生诞辰 110周年研讨会”。   吴晓邦先生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新舞蹈艺术先驱”,是因为他身处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转折关头,能以一位爱国者的情怀、革命者的无畏和知识分子的智慧,将几千年来只是取悦于人的舞蹈提升到了艺术这个令世人敬仰的高度之上。晓邦先生的舞蹈生涯贯穿了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这三大时期,一生开创了太多的“第一” ――1929年至 1936年,他先后三次东渡扶桑,学习芭蕾和现代舞,成为第一位出国留学的中国舞蹈家,并在 1931年回国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舞蹈学校,在1935年举办了这一时期的第一场个人舞蹈作品发表会, 1949年底出版了新中国的第一本舞蹈教材《新舞蹈艺术初步教程》,1950年前置了“概论”部分之后,出版了新中国的第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国新舞蹈艺术”的蓬勃开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新舞蹈艺术概论》,1951年主持了新中国的第一个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 1952年应费孝通先生之邀出任了中央民族文工团(即后来的中央民族歌舞团)的第一任团长, 1954年出任了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即后来的中国舞蹈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1956年创建了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小组,率先拍摄了苏州道教乐舞、曲阜祭孔乐舞、桂林和江西傩舞、福建古老剧种中的舞蹈基训和安徽花鼓灯的活态资料,主持编印了舞蹈学习资料,组织开办了舞蹈陈列室,同年创办了第一个以舞蹈家个人为核心的舞蹈团――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 1979年当选为中国舞蹈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1980年出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 1982年出任了中国第一位舞蹈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并第一个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资格,同时开始著书立说与传道授业相结合,带领全国舞蹈界的有识之士,努力建设他在 1983年率先提出的“舞蹈学科”的宏伟蓝图,可谓开一代风气之先,为新中国舞蹈事业的辉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我想特别提请大家注意的是,晓邦先生早在新中国诞生仅五年的 1954年,就能站在文化建设的高度之上,从学术研究的视角出发,头脑异常清醒地认识到,新中国的舞蹈发展必须从研究和继承中国的传统舞蹈入手,并成功地说服了文联的领导,把当时的“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易名为“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由此导致了“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小组”在60年前的脱颖而出、《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中国舞蹈史参考资料》和《中国古代舞蹈史长编》等奠基性著作的逐一出版,以及 60年来,中国舞蹈研究队伍的蓬蓬勃勃,以《中国舞蹈通史》为代表的数百部中国舞蹈史论著作的硕果累累,乃至整个中国舞蹈事业的浩浩荡荡,而要高瞻远瞩地想到,并且带领全国舞蹈界的同仁们做到这一切,需要何等的远见卓识和人格魅力!   与我们舞研所的每位前辈与同辈,乃至三十多年来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系深造过的每位学子密切相关,并让我们受益无穷的是,他通过创办这些平台培养出来的孙景琛、董锡玖、王克芬、刘恩伯等中国舞史研究专家们随后陆续加盟了 1973年于国务院文化组“艺术研究机构”属下组建的“音乐舞蹈组”、1975年和 1978年相继扩建的“舞蹈研究组”和“舞蹈研究室”,以及 1980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属下渐成规模的舞蹈研究所,而自 1985年以来,大部分中国舞蹈界的硕士和全部的舞蹈学博士,都毕业于这里。   如果不是晓邦先生当年的这种高屋建瓴和远见卓识,我们随后的舞蹈和舞者,或许还只能停留在卑微的社会地位之上――不仅没有众所公认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地位,而且也不可能形成当下从中专、大专、大本到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这条完整的舞蹈教育链。   为了隆重召开这次全国性的研讨会,舞蹈研究所邀请到了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明文军、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驻会副主席罗斌、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上海国际现代舞展主席傅宁致辞;晓邦先生故居的负责人陈秉钧,将为我们讲述家乡人对先生的追忆;晓邦先生在 20世纪 50年代开办的“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的成员田静和“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的成员蒲以勉、邓文英、胡智、胡佩玉,在中国舞协和舞研所与晓邦先生共事了半个世纪的舞研所资深研究员隆荫培,将为我们回顾先生当年的研究、教学、创作、表演和领导活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