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曲传统文化的挽歌
摘 要: 本文将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叶广芩的家族小说进行分析和梳理,重点在于其家族小说中传统文化的呈现及其原因和意义。旨在深入地认识到叶广芩家庭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可以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文化在小说创作活动中的影响。
关键词: 叶广芩 家族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邓友梅先生曾经赞扬叶广芩的家族小说“有味儿”,这个味儿说的就是其家族小说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对传统文化极为地道的呈现。叶广芩家族小说中对传统文化的呈现可以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内容丰富而又庞杂,包含了汉族和满族两种不同文化,涉及衣食住行、礼仪娱乐、处事原则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传统文化的印记镂刻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成为叶广芩家族小说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抹亮色。
(一)传统文化的外在呈现
首先是,小说中丰富的京戏元素。在叶广芩的家族小说中我们总能瞥到一角京剧的侧影,一些有关京戏的细节在作者的家族小说中被呈现得十分地道醇正。如小说集《状元媒》的每篇单篇都以京剧剧目为名,并且将小说内容的起伏与京戏的故事典故相融合,相得益彰。在叶广芩的家族小说中有不少有关京戏的讲究和细节。比如,在《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中就提到了什么是“京白”:“舅老爷说,就是戏里头的道白,说开了就是一种糅合了京腔与吴语或其他地区方言的新国语,不是贫而碎的京片子。”①;再如,三四十年代的北平唱戏有“饮场”的规矩:“有身份的角儿都要饮场,并不是为了渴,也不是为了润嗓子,就是为了一种做派,唯此才够份儿……”②
其次,还有老北京背景下的传统建筑。叶广芩作品中的传统建筑很好的传达出传统文化中的等级秩序观念。舅太太家和金家同为贵族,但因为镜儿胡同3号是宗亲的住所,便极为不同,进了大门有和金銮殿相对的银安殿,两侧有九间翼楼,祖祠,佛楼,银库,戏台一应俱全。即使舅太太家已经人丁稀少,只剩下3个风足残年的老人,镜儿胡同3号还是能散发出一种没落的威严将人紧紧地攥住。而与金家相邻的沈家却又不同。沈家是袁世凯的管家沈至善的产业,虽然富有,却并不显贵,因此“他们家的大门是黑的,没有高台阶……有种克勤克俭的谦恭”,而金家“门是红的,有高台阶,有上马石”给人一种“引而不发的威严”。③
最后是,作品中人物的旗人身份折射出的满族文化。满旗文化是传统民族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旗人入关后在吸收了大量的汉族文化,同时,也将许多满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传播汉人族群,尤其是在北京,传统的北京文化中保留了大量的满族文化。作者叶广芩本身是满族人,在她的家族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满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元素。比如在称谓上,我们平时在清朝影视剧里看到旗人称呼“母亲”都是直接叫“额娘”,其实并非如此,《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开篇就说到“我们管父亲的嫡妻叫额尼,其实这两个字的发音一样,是nene,大概是满族话”④。再如,书中旗人称姑姑为“姑爸爸”这也是与汉族不同的,“满族人常将家中长辈女子称呼男性化,以示尊重,正如光绪称慈禧为‘亲爸爸’一样”⑤。不仅如此,还有礼仪上的繁琐,旗人多礼,就单一个请安就有诸多规矩。
(二)典型人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笃守
叶广芩的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上,还体现在书中人物所坚守的中华传统价值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老姐夫完占泰和七哥舜铨。
老姐夫完占泰出生名门,是金世宗的二十九世孙,也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不问世事,只愿做“闲云野鹤”、“世外散仙”,崇尚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作者??老姐夫这个形象是十分喜爱的,我们在书中更多体会到的是他的善良可爱。在金家大院,老姐夫是最能与小小的“我”心意相通的人,面对“我”时不时的捣乱,他从不发脾气。在别人看来,老姐夫很傻,不争不抢,不合世俗。但叶广芩却在书中强调“老姐夫不傻”,他心地宽大、为人着想、散淡不争、安贫乐道。他的种种做法或许与世俗格格不入,却是他所坚持的道家思想最好的体现。
七哥舜铨这个形象一直贯穿于《采桑子》的九篇单篇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形象。舜铨给人最大的印象是:温良恭俭让。即使是面对烧他字画的红卫兵他依然纯真对待。对最小的妹妹的“我”他真心爱护,宽仁慈厚;对“我”的母亲他孝顺体贴;在自己的兄长枪走了心爱的女子之时,为了兄弟情义他隐忍放弃;为了能让病榻上的母亲安心,他娶了自己不爱的人作为妻子,并且从一而终;他生活过的清贫,却一定要等候大哥归来一起打开父亲留下的楠木匣子;面对从台湾回来的舜?o带来的两万美金他拒不接受。就连在缠绵病榻之时,还仍惦记着将一只铁足凤罐捐给文物部门,并嘱咐小妹“妥善存好,万勿有任何闪失”。老七舜铨一生笃守儒家品格,即使是在最困窘艰难的时候依然不卑不亢无愧于天地。
二、叶广芩家族小说的创作成因
(一)独特的家庭背景和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