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体家庭构建下儿童成长和困境
个体家庭构建下儿童成长和困境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变迁下的家庭变迁影响着每一个国人,本文尝试从“个体化理论”的视角分析在家庭自我认同意识影响下个体家庭的构建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影响,通过家庭这个组织对个体的影响来进一步分析个体家庭的构建对儿童以及社会的研究价值。
关键字:个体化 自我认同 个体家庭
一、自我认同的相关理论
1.自我认同的理论视角:个体化
个体化(indivisualisation)概念源自于社会学概念,指的是与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同步的“个体解放”。在西方社会,个体化的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西方中世纪末期,社会劳动分工不断深入和普遍展开,人们普遍从传统的社会和家庭结构中脱离出来,完成了第一次个体化的进程。二是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进入了一个“后现代”的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一些理性、主体、信仰、宗教等都失去了他们崇高的权威和约束力,人们从心理上不再受传统的束缚,每个人都就可以自由的去选择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从思想上完成了个体化的进程。
有关西方个体化的理论研究,各个学者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主张。霍华德认为个体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概念;鲍曼认为个体化是放在结构中来说的,是个体从“承受者”到“责任者”的转变;吉登斯认为个体化是与“生活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实现是个体化的核心内容;贝克讲个体化描述为有关社会制度以及个体和社会关系的一个结构性、社会学的转换。
2.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在“后现代”西方社会,它是人们通过内在的自我参照系统,结合自我经历而形成的自我反思、自我认知。与现代性理论联系密切的自我认同理论在西方学者,尤其是西方现代学者的深入研究里,以安东尼?吉登斯的研究为代表。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即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由此,自我认同是建立在个体的自我认知基础之上,是个体化的结果。
吉登斯对自我认同的阐述,首先运用米德的社会符号学观点来分析自我认同在语言上的表现。他认为,从语言形式上看自我认同的支撑性的话语特征就是“主我/宾我/你”的语言分化。自我知觉条件的凸显是从语言、概念、术语的意义中获得的。吉登斯进一步考察了自我认同与身体、耻辱感、尊严感、自豪感以及理想我之间的关系。吉登斯认为,自豪感、耻辱感和尊严感是在他人与自我的关注下,一种源于自我预设的理想是否达成的自我认知感。
3.上野千鹤子“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
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ty 简称FI)是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首先提出来的,它是由“自我认同意识”从个人扩展开来的被进一步应用于各种集体自我认同意识。她指出,家庭的构成有两个层面:现实的和意识的。现实的家庭表现为家庭的实体形态,而意识的则表现为凝聚家庭形式和内容的核心。上野千鹤子之所以使用“家庭自我认同意识”这一术语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家庭已经失去了实体的自然性而渐渐被看作是多少带有人为组成的组合物。其次,迄今为止传统上被视为家庭实体的东西与FI之间出现了偏离。第三,虽然家庭自我认同意识也不过是由每个家庭成员所承担形成的,但是FI可以记述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意见分歧。
1.个体家庭,传统家庭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变迁,而家庭变迁便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家庭的构成分为现实的(实体的)和意识的,家庭的变迁也可从实体和意识两个层面来分析。
1.1实体家庭的变迁
国内曾有过几次关于家庭变迁的大型调查,其理论基本都是依据“经典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它具有庞大亲属群体的父系扩大家庭式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而核心家庭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家庭变迁就是从落后的传统扩大家庭转变为现代进步的核心家庭。
20世纪60年代,理论界对家庭的研究从静态的、整体观的分析中更多的关注动态的、个体的情况。“经典的家庭现代化理论”遭到质疑,其中质疑者帕森斯(parsons,T.)和古德(Goode,W.)从个体化和家庭自我意识角度分析,提出了“发展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根据不同家庭变迁的实际情况,依据发展的家庭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比如单身家庭,夫妻家庭,主干家庭等概念。社会变迁导致了家庭的变迁,而家庭的变迁显著点则是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这个实体由原来的单一传统的扩大家庭转变为形式多样的现代家庭。
1.2意识家庭的变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个体化理论的崛起,社会对家庭的思考从整体转向个人,而“个体化理论”更为强调了个体间的亲密关系对家庭构成的影响,上野千鹤子提出的“意识的家庭”则是个体化对家庭构成的直接表现。
意识,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的家庭是个体对家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LT-612-2017-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pdf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全册教学设计.doc
-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形势与政策》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docx
- 2021至2022学年上学期中学化学沪教版期中考题之电解水实验(有答案与解析).pdf
- 龙王池尾矿库回采和利用项目(闪星锑业公司)环境影响报告.pdf
- 山东玻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摘要.docx
- 东风本田-享域(ENVIX)-产品使用说明书-享域(ENVIX)乐享版-DHW7103FSCSF-享域(ENVIX)用户手册(2019款).pdf
- 江苏-南京市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真题汇编卷 (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软件资格考试软件设计师(中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题及解答参考.docx VIP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