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笔者在思想品德课中有效整合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善于和理性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旨在把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深入,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42
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面对学校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问题时,会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有可能会把问题扩大化,激发与父母、教师、同学之间的矛盾,加重内心的心理压力,这样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抓住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课程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其教学内容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相关联的,这为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间与机会。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可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这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根据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意把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深入,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一、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健康、充实、快乐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离开学生的实际,不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一切都成为空谈。初中生容易遇到哪些心理困惑?需要哪方面的引导?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多和学生谈谈心、聊聊天,才能了解和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然后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寻找其最近发展区,在课堂上有效引导他们了解相关心理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自我暗示法、注意转移法等方法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
二、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如何让学生无心理后顾之忧,能“乐中学、学中乐”呢?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斯杰认为,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中学习,学习过程对学习者自我的威胁就会降到最低程度,学生会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学习,以便增强和实现自我。于是,笔者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细心关注学生课堂的情绪表现,尊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人格空间、思维空间、选择空间和展现空间,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自我内心的反思。比如,在上《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课时,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讨论交流,谈谈如何面对网络的诱惑?如何绿色上网、文明上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求,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出所料,学生无所不谈,笑声连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心灵产生了共鸣。
三、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心灵对话提高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
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发展实际,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的经验、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等资源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活动水平。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
初中生对自我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对自己往往只看到的自己的优点或缺点,所以在上《悦纳自我》这一课时,笔者首先让一个同学上讲台来模仿班上其中一个同学的表情或动作,让全班同学来猜猜,他模仿的是谁?借此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画好自身的自画像,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探讨与交流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让他们说说怎样来发扬自身的长处,完善自身的不足。在这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