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doc

《超重和失重》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重和失重》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超重和失重》课堂教学改进的几点措施 200511《浦东教育研究》 进才中学 徐海燕 超重和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的迁移部分,原先是作为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一部分出现的,现在在新教材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编排。 本课将在学生已经掌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和经历,构建关于超重和失重的新知识,达成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条件并能运用牛顿定律分析产生原因;掌握正确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以及对该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在自主实验和逐步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本课将以探究为主线,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等教学元素,力图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构成: 1.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线贯穿整个探究过程 3. 教学过程中注意由浅入深,从观察现象到实验探究本质到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原因逐步深入所要研究问题的核心部分。 4. 以实验作为突破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下面着重谈谈这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几次较大的课堂教学改进。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确立。 教材在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上是这样的:让学生在电梯里做实验,观察当电梯运行时,挂着重物的弹簧秤的示数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直接提出让学生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这种现象。应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条理性比较清晰,学生很容易得出分析结果。但我觉得这样一来只是强化了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并没有真正解决超失重的根源问题,试想如果课本没有提示说明,学生自己是否能主动想到要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超失重现象呢?也许会有困难。 另外从建构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学习不应是简单地“存储”课本或老师提供的信息,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是主动地将原有的经验或知识与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尤其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是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对它们的理解和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怎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是机械化的记住超重和失重的运动形式,而是真正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所在,将是这节课要突破的难点。因此我决定这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实验并结合情景、问题、体验、合作交流等教学元素,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关于超重和失重的新知识,达成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中首先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切创造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发现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先前我一直认为作为教师,上课时只要能把问题讲清楚,讲到学生全部都懂、毫无疑问,那就是一个好老师。现在我开始漫漫体会到,好老师绝对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要能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和学生互动合作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超重和失重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够感受到,但是并不会去注意这一现象的特点,更不会主动提问。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虽然学生通过活动亲自感受到实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但依然是在教师的主观引导下进行探究,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体现。如何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实现自主探究呢?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例如,在课题引入时,我尝试着用拉纸带和称体重两个小实验让学生注意到物体对悬绳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并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之后将课堂教学内容围绕着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逐步第进、展开。 情景引入: 学生实验1:用纸带挂上钩码,然后迅速上提。 现象:纸带断了。 (纸带既然能够承受钩码的重力,怎么会断呢?) 学生实验2:某位学生称体重,在秤上蹲下和站起。 现象:秤的示数发生变化。 (难道该学生的体重发生了改变?) 再如,教学中创设了一个小猫模拟在乘坐的电梯中秤体重的情景,当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到小猫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都出现了超重现象时,很自然地就会产生疑问:既然超失重现象的出现并不取决于速度方向,那么究竟取决于什么因素呢?于是会主动去分析和探究更深一层的问题,自主性充分得到体现。 在采用这种自主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面临着这样两个问题: 1.如何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在用实验引入新课后,当我让学生就实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