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苗族传统蜡染纹样造型观念.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苗族传统蜡染纹样造型观念

浅议苗族传统蜡染纹样造型观念   摘 要:苗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却在偏远的山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蜡染是苗族日常生活的必须品,苗族的蜡染的纹样以其清新的面貌和神秘的意境令人陶醉,这样的纹样与苗族的历史,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当下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这种传统的文化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怎样留住传统又成了一个值得慎思的问题。 关键词:苗族;传统;蜡染纹样;冲击;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30-02 古老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片辉煌的大地几千年来养育了一代代勤劳的人民,创造出了五彩纷呈的民族艺术。苗族作为一个从远古走来的悠久的民族,其别具特色的蜡染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句话道出了蜡染的基本概念和大概的制作流程。在苗族地区,蜡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很广泛,无论是女孩出嫁的嫁妆还是家庭日用的其他纺织品,或是百姓平时所穿的衣裳,都可以看见蜡染的影子。苗族的蜡染以神秘悠远的纹样令人陶醉不已。 所谓纹样是指装饰在器物表面上的图案,有单独纹样,连续纹样,适合纹样等之分。苗族传统蜡染纹样中可以分成几大类,有动物类,植物类,几何图案等。动物类又主要以龙,鸟,蝴蝶,金鸡,鱼等为主。植物类又有枫树,石榴,以及其他的野花等。几何图案类主要有窝妥纹(又叫旋涡纹),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所有这些纹样都不是随意捏造的,我们查阅苗族的历史文化可以发现,这些纹样图案都是与苗族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民族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且,我们还可以发现居住在不同地区的苗族其纹样风格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在此,我们选几个典型的纹样进以分析,通过对苗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分析远古时期苗族先民绘制蜡染纹样时的造型观念。 一、从苗族诞生的历史分析其蜡染纹样的造型观念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远古时期苗族的先民被称为“三苗”,在黄河中下游居住,到了周代,苗族先民受到了周王朝的大规模武力吞并,处于战乱中的“三苗”被迫大量举家西迁,扶老携幼分散迁徙,他们翻山越岭,跨江渡河,迁至沅江流域一带,然后顺着沅江逆流而上,一路向西迁徙,有一大部分来到了贵州的古州榕江,榕江是他们到达贵州山区的第一站,因此这里也就成了苗族文化的发祥地。 苗族先民迁徙到榕江后,从此不再受战争的影响,他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在这里繁养生息。到了现代苗族人民对于他们祖先从东方向西迁徙时所历经的艰辛与苦难还念念不忘,为了纪念祖先和告知后人祖先的艰难历程,在榕江地区苗族人民每隔十三年就举办一次盛大的祭祖节日,叫做“祭鼓节”,也叫“牯脏节”或“吃牯脏”。因为祭鼓节的时候要吃牯脏,开始的时候,吃牯脏祭祀活动还是比较频繁,可是后来时间一长,把很多人家就给吃穷了,所以人们就把这个习俗给丢了,不再举行祭祖活动,这样一来在九泉之下的祖先就开始不高兴了,他们便托梦给大家,说如果再不举行祭祖活动就不保佑大家平安了,后来苗民不得不继续举办祭祖活动,并规定十三年举办一次。在祭鼓节的时候大家都举着用蜡染做的招魂幡,恭迎祖先神灵。幡旗的纹样以龙为主,各种各样的龙姿态万千,他们以为他们的祖先的圣灵已经幻化成龙,因此对于祖先的崇敬就寄托在了龙的身上。苗龙的造型也变化不一,有人头龙身,也有鱼头龙身的,在他们的意识里人头象征着祖先的神灵,鱼则是一种繁殖力强、多子的动物,象征着其后继有人,繁衍生息。 二、从蜡染的诞生分析其纹样的造型观念 关于蜡染的起源问题,界内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是至今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只是有各种不同的猜测和有趣的神话在记载着蜡染的起源。蜡染大概起源于秦汉,兴盛于隋唐。在苗族民间里流传着的《蜡染古歌》生动有趣的描绘了苗族蜡染的起源,传说是这样的:“早在开天辟地的时候,天上有个神仙,她有两个既漂亮又聪明的女儿,一天她叫两个女儿到山上去看山上长的花和草,并告诉她们,如果把山上的花和草描绘到衣服上,衣服肯定会更好看。俩个聪明的姑娘很快用画蜡的方法实现了母亲的愿望,后来她们嫁到了贵州苗族地区,把画蜡的方法也带到了这里,蜡染在这里就世世代代的流传了下来,这个美丽的传说只是记载了这个地区蜡染的久远历史。” 从神话里可以看出是母亲对于山上长的花和草的热爱或者说是爱恋这样的动机促使她让女儿把花和草描绘到衣服上。她的这个动机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主观意识的结果,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中的一种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摹仿。柏拉图也曾在《理想国》里提到艺术是人对感性事物的摹仿的看法。 三、从苗族的宗教信仰分析起蜡染纹样的造型观念 图腾及图腾崇拜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