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失误和应对策略
浅议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失误和应对策略 摘 要:用举例来阐述高考古诗鉴赏最常见的三种失误,并分析失误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古诗鉴赏;失分原因;策略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难点,得分率较低,我分析了近三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认为考生失分有三大主要原
因:不理解诗歌大意;审题不清;术语表达模糊不清。下面就这三点我做一简单分析。
一、不理解诗歌大意
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
雨
(宋)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失误:①燕子经过一年的梦境,梧桐和昨天傍晚不一样了。②燕子经历一年都在做梦,梧桐和昨天傍晚不一样了。
分析:常见①②就是没有读懂诗歌,乱答一气。读懂诗歌是答题的前提,就本诗颔联而言,燕子、梦、梧桐等皆是意象,中间没有动词连接,表面看来不好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诗歌中特殊的省略句,需要自行添加省略的词语。如果考生能结合上下文大胆加上诗歌省略的成分“燕子(南飞)”“恍若一梦”“梧桐(凋落)”就能很好地理解诗歌了,也就明白了这是写燕子南归,作者感觉恍若一梦,梧桐落叶大不如前。
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不同了。
因此,要想大概读懂诗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古诗的基本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送别诗等),正确把握诗歌主旨
2.了解古诗常见的特殊语法,尤其是倒装句和省略句
因为诗歌限于字数和严格的对仗,很多地方都是异于日常语
言顺序的,如,杜甫《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其正确语序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意为:“鹦鹉啄食剩余的香稻粒,凤凰栖息在高大的梧桐树枝上。”又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念奴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应为“平野阔星垂,大江流月涌”;又如,“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应为:名岂因文章而著,官应(以)老病(而)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唐,温庭筠)应为月光洒在茅店(里),(传来)鸡(鸣)声,人迹(印在有)霜(的)板桥(上)。
3.对于古诗常见意象的蕴含意义要清楚
如,明月代表相思,竹子代表君子,梧桐代表凄苦,子规表示凄惨,菊花代表隐逸、高洁和脱俗,梅代表傲雪和坚强。
二、审题不仔细
如,2008年浙江卷
日暮倚仗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唯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问题: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失误:①写出了秋风萧瑟凄凉的景象,使人心头愁苦。②写出了作者心头烦乱,思念家人的羁旅愁思之情。③引出下文。
分析:多数考生看到题就急忙作答,不仔细阅读题干,此题要求回答首联写法上的特点,意思是首联从句子本身来说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从篇章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失误①是回答了首联写了什么内容,且表述不全;②是回答了诗歌的思想情感;③是回答了手法,没有鉴赏分析。
答案: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纷乱的愁思;②以“羁旅”领起全篇。
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多读几遍诗歌,先明确主旨,再破解疑难,最后回读诗歌,完善答案。如本题,考生如果能够把握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类试题的提问方式、题目特点及答题步骤,就能准确而有条理地做好这类题目。一般的答题步骤为:第一步,明确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述运用(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第三步,分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
什么主旨。
三、术语表达模糊不清
如,2010年安徽卷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问题: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失误:比喻,拟人,(借景抒情)以烟尘比喻战争,写出了狼烟四起的感觉。“天地日流血”一句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日月无光,天昏地暗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心。
分析:误答比喻,其实是借代,部分代整体;误答拟人,可能是觉日“流血”,其实这是虚写。误答借景抒情,可能是认为颔联有“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实际上颔联并未着力写景色。
答案:借代、用典、对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级社工法规四色讲义-完整版全189页 .pdf VIP
- 17K408:散热器选用与管道安装.docx VIP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物理四调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pdf VIP
- 合信 COTRUST科创思CTSC-200系列用户手册V1.40.pdf
- 2012湖南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 VIP
- 二年级语文教师家长会专用.ppt
- 杭州名鑫双氧水有限公司每年10万吨(折27.5%)过氧化氢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DB14Z 1-2025 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建设指南.docx
-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段列车运行引起的住宅室内振动与结构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上海市.doc VIP
- SR变更管理程序+变更全套表单 OK.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