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和对策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优势和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链转移;集群式转移;抱团转移;产业转移通道;产业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260;F127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4
一、引言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从全国视域而言,加快中部崛起,加快长三角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辐射,皖江城市带可起到中枢联动的作用;同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历史契机,可以预见将为安徽带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对安徽的经济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潜在的经济风险也会伴随着产业转移。如何积极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实现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避免盲目承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皖江城市带是整个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对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关于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的研究大量涌现,其中专门针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研究也不少,本文将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并结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提出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二、当前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及趋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跨过工业化初级阶段,开始向高级工业化阶段迈进,地区资源、市场、资本等都已经相对饱和,当地市场已经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不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供给趋紧,加上环境约束等矛盾日益突出,迫使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和调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已成必然。同时对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相对于东部还比较落后,但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产业基础较好,是产业转移的最佳目的地。东部地区面临转移什么产业,如何避免转移后转移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而中西部地区则要考虑对转移产业的选择,避免盲目承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须根据产业转移的特点并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
1.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集中转移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已经从一开始少数企业的自发迁移发展到整个产业的全面转移。从目前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趋势看,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制造业和几乎全部的加工贸易产业,东部地区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定位为战略产业,要实现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另外,东部地区的生产要素供给日渐趋紧,加之国际产业的新一轮转移,也使东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因此,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主产业确立为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基本产业结构,是国家根据国内外发展的新特点、新情况和全国整体发展需要对东部地区做出的战略新定位比如:江苏将软件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大力建设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园,拓展生产服务领域;浙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全力提升旅游会展、商贸物流、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上海大力打造创意产业,构筑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交流中心,同时重点发展领先全国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及现代物流等服务性平台。 。为此,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能产业及大多数的外贸加工产业必须向中西部转移。
张亨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对策
2.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
产业转移出现了“产业链转移”“集群式转移”和“市场拓展型转移”等新的转移方式。企业的迁移行为开始从单纯考虑生产要素的单个或少数几个企业的迁移,转变为注重配套产业合作的上下游企业的“抱团转移”,也相当于整个产业链的转移。这种转移方式一方面提高自身在迁入地的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用新理念 抓好起步训练.doc
- 用欣赏点燃学生心灵火焰.doc
- 用毕生书写人民航空历史.doc
- 用民主方式改进班级管理.doc
- 用爱与智慧打造周记作文资源库.doc
- 用爱心与耐心唤起差生学习热情.doc
- 用生活来组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例研究.doc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故障和应用管理研究.doc
- 用电检查管理现状以和在电力系统中重要性.doc
- 用矢量图研究凌志LS460八前速自动变速器动力传递路线.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最近下载
- 机械行业“人形机器人的Optimus时刻”系列(五):触觉感知(电子皮肤),高山将越,坦途在望.pdf
- 培训教材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案.pptx VIP
- 纪检委处理回复函.docx
- AP微积分BC 2016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alculus BC 2016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四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 《西安事变》课件.ppt VIP
- 排水沟设计计算11.xls VIP
- 2010版中药典,中国药典2010年版.doc
- 精彩拍摄跟我来.docx
- 小学常用单词分类汇总衡水体英语字帖(含例句).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