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肾素―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探究进展.doc

肾素―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探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肾素―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探究进展

肾素―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探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因此,临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以下本文就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高血压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57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47-01 高血压是引发心血脑血管疾病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相关数据显示,由于高血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13.5%。因此,有效地控制血压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被引入到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来,表现出了较大的临床优势。目前,在高血压治疗中广泛应用的RAS抑制剂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和肾素抑制剂等。笔者就对RAS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简单阐述。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其主要的降压机制为:①能够对机体循环和组织内的ACE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AngI转化成AngII,从而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②降低缓激肽的降解速度,促进NO和前列腺素水平的升高,产生额外的血管扩张和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③ACE抑制剂具有抑制ACE活性的作用,使得Ang(1-7)的降解减少,同时能够提高Ang(1-7)的主要前体物质AngI的水平,而Ang(1-7)能够起到扩张血管和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的作用。目前,ACE抑制剂是被临床广泛认可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并且临床研究表明,ACE抑制剂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靶器官保护作用[1]。 在2008年进行了研究降压治疗对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及死亡率影响的研究中,3845例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了ACE抑制剂治疗、利尿剂治疗和安慰剂治疗,本次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本次研究平均随访时间2.1年,结果显示ACE抑制剂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其全因死亡率和卒中死亡率,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其心力衰竭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在2012年,《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通过对比研究也表明了,ACE抑制剂治疗高血压能够使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下降10%。目前,ACE抑制剂是被临床广泛应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并且临床研究表明,ACE抑制剂在降压的同时,对患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且还具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和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2]。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目前被临床认为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该药物的主要降压机制为:①具有阻断经由ACE途径产生的AngII与其AT1受体进行的特异性结合,以及阻断经由非ACE途径产生的AngII与其AT1受体进行的特异性结合的作用,从而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ARB的这一作用效果被临床认为较ACE抑制剂的作用更加直接,更加安全。②由于失去了负反馈机制,从而使得血浆中的AngII水平升高,同时使得AngII与另一受体AT2的结合作用加强,最终产生血管扩张和抗血管增生的作用。 ARB俗称沙坦类药物,按照其具体的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联苯四氮唑类和非联苯四氮唑类两大类。其中联苯四氮唑类包括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而非联苯四氮唑类包括替米沙坦、依普沙坦。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奥美沙坦是第7个上市的ARB,奥美沙坦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优于其他6种ARB的降压效果,同时奥美沙坦还具有减少血管炎症和改善内皮依赖的冠状动脉扩张的作用。在“VOIS”[3]研究中,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奥美沙坦和阿替洛尔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奥美沙坦治疗组的患者血管壁厚度、中膜横断面积和血管壁面积/流量的比值有显著降低,而阿替洛尔治疗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没有出现变化。但是在2011年临床进行的相关研究中,虽然表明奥美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对于患者的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其心血管死亡率却显著的升高。临床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可能是奥美沙坦使患者的血压过度降低,导致患者的组织、器官缺血加重,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在2011年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