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技术发展与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2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井技术发展与应用

火成岩测井实例 火成岩溶蚀孔洞-商74-6井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分析孔隙特性 渤深6-1井成像测井裂缝解释成果图 评价技术--裂缝评价技术 裂缝孔隙度 平均水动力宽度 裂缝平均宽度 裂缝长度 裂缝密度 渤深6-1井裂缝参数定量分析成果图 (1)、通过成像图与双侧向、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比较等方法,判断裂缝的有效性。 当裂缝径向延伸大时,在深浅侧向电阻率读数均降低,当裂缝径向延伸较小时,浅侧向电阻率读数降低,深侧向电阻率读数无明显变化。 评价技术--裂缝评价技术--裂缝有效性评价 (2)、利用成像图与核磁测井的T2分布判断裂缝有效性 (3)、利用斯通利波测井判断裂缝有效性 成像测井的技术优势及局限性 成像测井技术由于采用阵列探测器及非线性、非均质处理解释方法,垂向分辨率高,显示直观,不仅能揭示裂缝产状、发育程度,还能提供裂缝发育方向、发育规律以及裂缝定量评价参数等信息。 但成像测井的应用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评价技术--裂缝评价技术—常规测井裂缝参数评价 (1)处于勘探期的油气藏,由于成像测井成本昂贵,也不可能在所有探井和评价井中进行成像测井。 (2)成像测井技术的开发,虽然使得近井壁地质现象得到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因其探测深度较浅,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的储层储集类型的变化做出有效的预测。 (3)进行裂缝的定量解释时,是在手工图像拾取的基础上求得裂缝密度、宽度、裂缝率等参数,因此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4)常规测井方法获得的信息是一维的,而成像测井也只能获得二维的信息,因此对于非均质性强的碳酸盐储层来说,也应该将常规与成像结合起来。 从国内研究成果看,普遍使用的是双侧向。双侧向测井仪具有较强的电流聚焦能力,且深、浅侧向的聚焦能力不同,具有较好的探测地层的各向异性的能力,另一方面,双侧向测井属于常规测井方法,是碳酸盐岩裂缝地层中必须使用的基本测井方法,用它来识别裂缝,具有成本低、识别力强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评价技术--孔隙度评价技术 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复杂,孔隙空间往往是由基质孔隙、孔洞孔隙、裂缝孔隙组成,三者之和为碳酸盐岩储集层总孔隙。为了方便研究,一般将多重孔隙结构简化为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双重孔隙结构。总孔隙度为岩块系统孔隙度与裂缝系统孔隙度之和。 1、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孔隙度 2、利用核磁测井资料计算总、束缚流体、可动流体孔隙度 3、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计算总、基质、次生孔隙度 评价技术--孔隙度评价技术-核磁测井 T2分布 可动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 T2截止值 原生孔隙 频率图特征 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频率图特征 平均孔隙度 次生孔隙度(溶蚀孔洞+裂缝) 频 率 孔 隙 度 (p.u.) 频 率 孔 隙 度 (p.u.) 频 率 孔 隙 度 (p.u.) 利用成像测井确定不同孔隙类型孔隙频谱分析原理图 评价技术--孔隙度评价技术-成像测井 评价技术--储层分类技术 Ⅰ类层,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孔隙度大于10%或孔隙度为5%-10%,裂缝发育 Ⅱ类层,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孔隙度为5%-10%或孔隙度为2%-5%,裂缝发育 Ⅲ类层,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孔隙度为2%-5%或孔隙度为1%-2%,裂缝发育 这种分类方法虽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裂缝因素的影响,但裂缝参数并未实现定量化,也未考虑裂缝与孔隙度配置关系。 商741井 测井技术系列讲座 测井日期:2005.5.3 钻井液性能: 密度:1.54 粘度:78 电阻率:0.78 RILD=1.1 钻井取心 :油浸细砂岩夹油斑泥质砂岩 试油:2005.8.9 5mm油嘴放喷 日油9.52吨,水0方 河183井 测井技术系列讲座 日油:20.7吨,含水0% 累油142.34吨,累水20.96方 测井时间:2005年5月8日 井深3100米 钻井液:密度:1.16,粘度:53 电阻率:1.63Ωm/18 ℃ 高898井 低电阻率油层 高矿化度 侵入 轻质油 ? 测井技术系列讲座 3、胜利油区低阻油层特点 ①岩性细;②束缚水含量高;③地层水矿化度高;④岩石亲水;⑤储集层物性较差;⑥产能较低;⑦原油性质好;⑧黄河以北地区及馆陶组、东营组的低电阻率油层多以泥浆侵入(尤其是盐水泥浆侵入)而形成;⑨沙河街组(尤其是沙三段—沙四段地层)的低电阻率油层以双孔隙系统砂岩、泥质附加导电性、地层水矿化度高为主要类型。 测井技术系列讲座 1、针对不同的低阻油层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释方法 2、测井精细解释与多井解释相结合 3、岩电实验研究 4、薄层评价技术 5、核磁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