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间山金矿的成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滩间山金矿的成因分析

第 29 卷 第 4 期 2011 年 8 月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 Vol. 29 No. 4 Aug. 2011 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Nature Science) 滩间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再认识 崔 林 ( 青海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01) 摘要:通过对滩间山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中元古界万洞沟群是 金成矿的主要矿源层; 后期侵入的石英长石斑岩和闪长岩为主要含矿岩石; 成矿构造对矿体的 就位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滩间山金矿; 成矿构造; 控矿因素 中图分类号:P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 8996( 2011) 04 - 0068 - 05 Re-recogniz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anjianshan gold mine CUI Lin ( The Eighth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Qinghai,Xining 810001,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anjianshan mine stratigraphy,tectonics and magmatic activity and mineral- ization studies,the Middle Proterozoic million dong ditch group is the main ore source of gold miner- alization layer. Late intrusive feldspar porphyry and quartz diorite formed the main ore-bearing rock. Ore-forming structure of the ore body play important controlling role. Key words: Tanjianshan gold mine ; tectonic; ore-controlling factors 滩间山金矿是柴达木盆地北缘中西段的一大型金矿床。现通过对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与成矿关 系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滩间山金矿控矿因素的认识,为进一步找矿与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成矿地质背景 滩间山金矿位于柴达木隆起带内。其南侧为柴北缘断褶带,北侧为宗务隆山褶带。金龙沟矿区位 于滩间山南东段,面积 1. 030 7 km2 。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的万洞沟群绿片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岩性组合为一套片岩、千枚 岩和大理岩[1]。上部为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绿片岩相的中—浅变质岩系。岩性为一套变质的火山岩、火山 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其余地层出露规模较小,北北西和北西向的断层贯穿整个矿区( 图 1) 。 1 矿床地质特征 地层 2 2. 1 矿区出露地层较单一,主要为中元古界万洞沟群( Pt2 wd) ,为一套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岩系, 原岩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系。由于断裂破坏,顶底出露不全,厚度大于2 000 m。按岩性组合可分 为上下两个岩组: a 下岩组( Pt2 wd ) : 岩性主要为厚层状白云石大理岩和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上部夹碳质绢云千枚岩。 b 上岩组( Pt2 wd ) : 矿区中分布最广,是金矿化赋存的层位。岩石普遍含有碳质,颜色灰黑色。主要 岩性为斑点状碳质绢云千枚岩、碳质绢云千枚岩、白云母钙质片岩及白云石大理岩夹层。 收稿日期:2011 - 03 - 23 作者简介:崔 林( 1963—) ,男,青海民和人,高级工程师。 第四系按成因类型有冲洪积物﹑坡残积物及 人工堆积,均不整合覆于万洞沟群之上。冲洪 积物分布于冲沟中,有冲洪积砂﹑砾石等组 成; 坡残积物主要分布在山麓。 2. 2 构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地槽褶皱系 ( Ⅰ) 昆仑华力西地槽褶皱带( Ⅰ2 ) 的次级单 元; 柴达木北部隆起带( Ⅰ2 - 2 ) ,其南侧为柴 北缘断褶带( Ⅰ2 - 3) ,北侧为宗务隆山褶皱带 ( Ⅰ2 - 1) ,测区南西部属柴北缘断褶带,已发 现小型金矿床。目前已发现的大中型金矿床, 均在柴达木北部隆起带内( 引自 1995 年《青海 省大柴 旦 滩 间 山—万洞沟岩金普查地质报 告》) 。 区域构造线总体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区 内褶皱和断裂均发育,构造十分复杂,为不同 方向构造的叠加区,主要由北西,北东和近东 西向三组断裂组成。 2.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