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毅力教案
?论毅力?1?、课文解读。?(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广东新会人。他自幼多学,据说6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后奉康有为为师,习经世致用之学。后变法维新,失败后流亡日本。他一方面办报刊宣传君主立宪,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对西文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中华民国建立后,梁启超于1912年9月由日本返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8年底赴欧洲游历了英、法、比、荷、瑞、意、德等国的20多个名城,并写下了《欧游心影录》。回国后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清华学校任教,并在全国各地巡加讲学。相继出版了多种学术专著。此外,他在文学革命中也颇有建树。对于诗歌及小说的创作,都提出了可贵的见解。他在文学创作上也多有尝试。写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政论、传记、杂文的成就最高。他的“新文体”,对古文是一次猛烈的冲击。 内容概要 文章特色: 《论毅力》提出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激人斗志,发人警醒。文章起势突兀,开门见山。论证过程中,先以人生历程的一般规律入手,阐明逆境与顺境相间以迭,而逆境居十六七,而顺境居十三四。这就明确了毅力的重要。因为要克服逆境,非有毅力不可。再从事情无论大小,必有十次乃至数十次的阻力,进一步阐明要克服阻力,也非有毅力不可。由于这些体验是大多数读者所共有的,因而作者的观点很容易被读者接受。而后,作者又举出志力薄弱者,志力稍强者,在挫折面前的种种表现,进而阐明“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这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下面一段,作者变换角度,从挫而不退说起。辩证地阐明了进与顺的关系。为了论证的深入,作者又于“蹇”与“幸”的对比中,得出“毅力”是成功的关键。从而确立了中心论点。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又运用比喻论证的笔法,形象化地,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反之,是不可能达到彼岸的。比喻论证中又有正反论证,手法多变,左右逢源。 文章最后又采取援古证今的手法最纳出了全文的结论,并与篇首的论点相应和。由这篇短文,我们已可窥见梁启超文笔之严谨、灵便和犀利了。 重难点提示 一、名词解释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光绪年间的举人。我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
2.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由个别事物推出一般有理。归纳推理,又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 二、词语辨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1)此句中的“林”应解释为: A.森林 B.会集 C.人物 D.事物 (2)此句中的“莽然”,应解释为: A.粗鲁莽撞 B.浩荡 C.广大众多 D..旷野 (3)此句中的“不一”,应解释为: A.种种不同 B.不等 C.不行 D.相差 (4)此句中的“途”,应解释为: A.道路 B.坦途 C.情景 D.途径、情况 提示: 1B 2C 3A 4D 2.《论毅力》的基本观点是: A.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B.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C.遇到挫折不后退就能成功 D.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 提示: B 3.《论毅力》的文体是: A.抒情散文 B.议论文 C.说明文 D.记叙文 提示: B 4.《论毅力》的作者是: A.顾炎武 B.梁启超 C.章炳麟; D.康有为提示: B 三、简答题 《论毅力》在论证上怎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 提示: 从论点看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其中隐含着两个方面:一“成”,一“败”。 从论证看 首先,反复进行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的对比; 然后,突出顺境与逆境的对比; 最后,引经据典,将“未成一篑”的造山者与“虽复一篑”的填土者对比;
总之,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力地论证了论点。.阅读《论毅力》的短文,回答问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1)文段中“彼”与“我”的态度和结果构成什么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正确答案:构成了对比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说明了:有毅力者成,没有毅力者败。 (2)文段中“我”的几种不同情况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正确答案:构成层递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说明:只有毅力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英语六级核心词汇选择题.doc
- 英语剧本麦琪的礼物.doc
- 英语口语培训讲座课件.ppt
- 英语副词的分类及用法.doc
- 英语听力材料-第一单元.doc
- 英语堂吉诃德.ppt
- 英语字母发音规则B.doc
- 英语媒体视听答案及原文.docx
- 英语基数词序数词---语法课件.ppt
- 英语形容词、副词.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