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12―1931年哈尔滨慈善事业探析
1912―1931年哈尔滨慈善事业探析 摘 要:1912―1931年哈尔滨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民间、宗教团体等,纷纷组织慈善团体,救助贫民、灾民、难民、以及外籍有困难的侨民。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哈尔滨的慈善事业发展不充分,有待完善。对于今天的地方慈善事业发展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哈尔滨;慈善;救助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127-02
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伴随新政权诞生,政治与经济制度的转变,慈善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慈善团体作为社会的公益组织,凭借其社会救济的功能,对转型时期动荡不安的哈尔滨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1912-1931年哈尔滨慈善事业背景
民国年间,哈尔滨社会千疮百孔,天灾人祸频繁,水灾、旱灾害频发;政权更替频繁,战争不断;匪盗猖狂;外国移民、本国难民大量涌入。这些为哈尔滨的慈善事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自然灾害频发
在经历了政权更替,战争的摧残的同时,自然灾害也在侵袭这座城市。哈尔滨周围河流纵横,水系发达。民国期间水灾频发,无年不灾。
受水灾影响严重,人民流离失所,不断有山东、直隶难民逃来哈尔滨,“今日本埠难民来哈这日觉其多,情形困苦不堪。”[1]其他省份如:湖南,天津受灾后难民也都选择逃难来哈尔滨,寻找生计。1917年天津遭受水灾严重,天津难民由长春来哈避难。1920年爆发的旱灾,导致东三省受灾严重,直鲁两省的难民大批涌入哈尔滨。“直鲁豫旱灾千里,饥民嗷嗷,来哈埠者不下万人。山东同乡会会长傅巨川等,特于昨日(九号)召集同乡开会一次,拟定由山东生意募捐,到会者人数甚多,均行赞成云。”[2]
由于大量移民来哈,导致治安混乱。来哈路途遥远,途中因病、冻、匪等原因死伤无数,大量妇女儿童处境危险。使人贩等有机可乘“本埠楚馆林立,以致人贩来往时有所闻。昨日又有王某由大连贩来妇女及处女数名,已散居三道街某某下处,暗为售卖[3]。能顺利到达哈尔滨的难民无衣、无食、无住处,受饿、冻死无数。“前日大雪,天气骤冷,道内外一般贫民无衣无食异常凄惨。闻南小六道街及沿江冻毙不下十余人,有负庇寒之责者盍及为设法,以救一般穷黎也[4]。
(二)战争不断匪患猖狂
这一时期的哈尔滨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环境严峻。1989年―1920年,哈尔滨一直处于俄国人的统治之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但俄国在满洲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20年。1920年―1931年,军阀混战连年战争,各地匪患猖獗,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民不聊生。各地人民为了躲避灾祸,携家带口来哈尔滨寻求生计。“山东革命军爆发,省城以东如潍县、高密暨胶济铁路一带,均被革命军占据。该处绅民鉴于兵连祸结,不堪遭此涂炭,故携眷来东三省避难者不胜枚举。昨日有男女一百名,富在道外各客栈内,现在尚未分发他往云。”[5]“据铁路警察人员云,山东人民凡殷实粮户多遭胡匪抢劫,不弟财产净尽,而且生命难保。近携带老幼来哈避难者,每日车站约有十数起。”[6]直到1931年东北沦陷,哈尔滨政权再次易手,由日本人接管。
(三)外国移民来哈
哈尔滨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成长起来的新兴城市,国际移民多,国籍多,种族多,宗教多,信仰多,大量的俄国人和犹太人居住在这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侵入俄罗斯边境,波兰、白俄罗斯、立陶宛、乌克兰也受到战火的威胁,当地的一些犹太人经过西比利亚来到满洲里。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出现了俄国人移居哈尔滨的第二个高潮。“日内由布拉郭威陈司克开至哈埠轮船两只,满载难民。”[7]“近日乌拉岭逃民纷纷由伊尔库次克来哈避难,各旅馆拥挤不堪,多有席地而眠者。闻萨马尔乌发逃民有十万之多。”[8]至1920年,哈尔滨的犹太人增至12 000人。犹太人来哈尔滨的目的主要是避难,哈尔滨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避风港”。有的人在这里安定下来,有的人转战他处。移民中还有朝鲜人。“自朝鲜各地宣布独立后,日人认为暴动,以武干涉,以致乱象环生,一般韩民因不堪涂炭,均扶老携幼来哈避难。其上等社会者则多隐居于道外各旅馆云[9]。
二、慈善机构的设置
1907年哈尔滨开埠之后,中外慈善团体相继出现。在这些慈善团体中,处少数是由地方政府官办的,多数是中外慈善团体和宗教团体所办。根据《哈尔滨市志1931年,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调查,哈尔滨的慈善单位共有22家,其中官办的3家,民办的3家,外侨营办的16家。
(一)官办慈善团体
哈尔滨特别市市立育儿园,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院址设在道外北十九道街。初为贫民庇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窄冠带条多层缠绕搭接量计算方法及应用.pdf VIP
- 2025年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L10010022《病理学》课程标准.pdf VIP
- 【必备收藏】幼儿建构区游戏指导完整版课件-.pptx VIP
- 主题策略-【专题报告】CANSLIM4.0策略:叠加企业生命周期.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演示、分组实验统计表.xls VIP
- GB 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docx VIP
- 插画设计-PPT课件(全).pptx
- 古代牝户手抄本雨花香PPT课件.pptx VIP
-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