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和功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和功能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和功能   传统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比较科学而完整的训练体系和练功方法。劲力和武术特有的格斗技能是传统武术的灵魂和生命线,远离传统武术而创编“竞技武术”是违背武术发展规律和方向的。我们应该遵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精神,把武术的发展引领到一个健康而正确的轨道上。 武术套路一直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中国武术有别于国外武技的一个显著因素。美国的韩宁教授在不少国家考察中国武术的时候,通过大量的考证和访谈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特有的文化和思维模式造就了中国武术丰富多彩的套路形式,而欧洲的文化没有使欧洲的武技出现斑斓多姿的套路,大多是以对抗的形式出现”,我很同意韩先生的这个观点。著名武术家马明达先生在一些文章中多用“武艺”,而不用武术一词,是因为“武艺”的内涵比武术要丰富的多。“武艺”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武术的熏染,能反映出中国武术家的文化审美情趣。大凡中国的武术家,都有一中或多或少的“套路”情结,因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一直是以套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在传统武术推广与发展中,有针对不同素质训练的套路,这样一来训练出来的劲力是一种“整劲”,也别有韵味,而不是现代武术和现代西方体育所推崇的杠铃训练等。中国传统武术有一套完整而科学的训练体系,包括入门站桩、基本功力、劲力训练、单式训练、组合训练、套路训练、喂招抗击打训练和散手训练等。而套路是练功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表现“武艺”的一种媒介。可以说,古人在很大程度上把武艺的表演和实战技能体现到一个我们今天无法想象和模仿的境界,不是古人的领悟能力和身体素质超过了今人,而是古人处于一个适合与传统武术萌生和演进的社会氛围之中,习武的目标比较明确,习武的群体构成也比较复杂,促使了传统武术在那个时代的繁荣兴旺。我们没有必要厚古薄今,但事实上,今天的习武者虽然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却似乎少了古人的那份执着与单纯,还有“焚膏继咎”的那种甘于清贫和耐得住寂寞的虔诚。 唐宋以来,中国的武术主要以套路形式出现,保存了中国古典武艺的一些技法和格斗要诀。特别是到了明代,这种套路武艺的演练达到了极致。过度的注重“花法”而忽略实战,使得本源于战场格杀的传统武艺变成了“满天花草”,“人前饰观”。这种江湖武艺的 “花拳绣腿”也大量进入军旅,遭到了军旅武术家戚继光等的批评和抵制,肃然指出:“花拳入门,误了一生”。 武艺的演进和充实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我们不能否认一批天才武术家的巨大贡献,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非凡毅力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使得传统武术中的一些技术摆脱了旧有的风貌,焕然一新,武学品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杨露禅应该说是一位善于创新的武术家,他在河南陈家沟学的是陈式太极拳,后来到了京城,却没有靠陈式太极拳来扬名立身,而是审时度势,参照太极拳的古有理论,创编出了扬名后世的杨式太极拳。意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也是一位开拓型的武术大家,他立足形意拳,游走四方,善于体悟,融会贯通,终于创出了独具风格的意拳。发力松活抖弹,气势如怒虎搜山,吞吐若神龟出水。其实我们不是奢望这种技术有多么厉害的实战价值,而是在这种气韵生动的演示中得到了一种绝好的享受,让人体会到沧海龙吟般的酣畅和真切,这才是传统武术给予人的视觉和情感冲击。今天的武术比赛之所以没有观众,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武术的演练中丢掉了这些能够冲击人情感的东西,从而使武术远离了观众。通备武学宗师马凤图先生是近代一位文武兼备的武术大家,他用“通备”的理念为传统武艺的演练和格斗提出了一个最佳理想境界,称之为“通神达化”。而他本人对古典武艺的精心整合也取得了令人瞩目和敬仰的成就。我们清醒的看到,流传在西北的翻子拳,在风格和劲力上已经与东北的翻子拳完全不同,里面有翻子拳的短小精悍,冷弹脆快,更有了劈挂拳的吞吐开合、长刁冷抽和急绞连环,也不乏戳脚的飘点拧转。翻拳密集多变的拳法和劈挂拳的风雷绞炮结合的浑然天成。西北棍法和鞭杆之中融入了劈挂拳的劲道显得与昔日大相径庭,其长短变幻和进退做作在起伏走转中渗透了武艺的一种古意,让这种源于兵家的器械多了一些与军旅武艺的交融与回归。对于马凤图先生在武术上的功绩,周伟良博士曾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凤图先生对明清的武学典籍有很深的修养,恪守明清以来的武术技术与理论,对古典武艺在通备武学中进行了保留与整合,作为一代大家是当之无愧的”。 传统武术套路的魅力在于动作的朴实和劲力的独道,而对于劲力的追求往往会贯穿一个习武者的一生。因为劲力是传统武术的生命线,没有了劲力,传统武术便会黯然无光。劲力是武术永恒的灵魂,它会随动作一起给人以震撼,让人无法察觉丝毫的乏味与倦怠,在“心旷神怡”中体会“惊心动魄”。对于劲力的熔铸和彰显,不同的拳种有不同的要求,但“整劲”几乎是所有武术流派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