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山铁花保护工作调研和思索
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山铁花保护工作调研和思索 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是全国众多打铁花形式中唯一被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山铁花表演绝技别具特色,铁花艺人光着膀子能在1700余度的高温铁水击打出的铁花中来去自如而又不被烫伤。加之表演时巨龙穿花,鞭炮齐鸣、烟花喷涌、锣鼓震天,各种民间社火在周围表演,吉祥喜庆,恢宏壮观,又蕴含着祈福镇邪、逢凶化吉和铁花铁花,越打越发之意,令人看上一次,终生难忘,叹为观止。同时,确山铁花艺人的表演,表现出古代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畏艰险,火海敢闯,刀山敢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堪称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瑰宝。为了全面了解确山铁花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进一步对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加强保护的意见和建议,特写出该文,望领导和专家教正。
一、项目基本情况
打铁花是仅存于河南省确山县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因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文化内涵丰富、表演气势磅礴、恢宏壮观而独具特色,故被专家和媒体、网友们称为“中原文化奇葩、民间烟火之最”、“中华第一铁花”、“中国最牛的铁花烟火”。1993年收入《河南文化文物年鉴》;2004年被列入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2007年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该项目起源于中国道教的炼丹术和民间金属冶炼,曾是道士们降魔祈福的武法事。至北宋初年,形成了道士与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祭祀共同的祖师太上老君和火神的娱神活动。后来由于受到官方和民众的喜爱与推崇,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又吸收了铜器、龙灯、鞭炮、烟花和民间社火的加入,逐渐形成了大型民间传统焰火,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文化内涵包括了道教文化、冶铁文化、祭祀文化、民间工匠文化、民俗文化、社会文化、节庆文化、技艺传承、信息传递、烟花鞭炮文化、古代广告文化等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有着很高的社会和科研价值。
二、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情况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建立了“确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确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制定了《确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并认真实施,在未得到国家和省市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的情况下,筹措资金数十万元,对该项目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先后在本地举办了10余场确山铁花表演。确山铁花被授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后,县政府又拨出5000元,对传承人和铁花表演队进行奖励。
确山铁花表演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虽然表演本身十分安全,但由于群众非常喜欢,每次表演动辄有数万人甚至十余万人观看,主办方必须事先周密筹划,辟出一处较大的场地,制定出防止观众拥挤的安全措施。为此,县委、县政府每次举办确山铁花表演,均事先协调文化广电、公安、交通、城管、城建等提前做好安全预案,保证了铁花表演活动的绝对安全。这种做法也是对确山铁花进行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另外,经过传承人的不懈努力,还挖掘整理出关于《确山铁花的民间传说》9篇,《民间歌谣》10余首、以及《确山铁花的传承谱系》、《确山铁花的花棚搭设及祭祀形式》等文字记录近十万余字;已初步对确山铁花的表演程序进行了录像、拍照;对与铁花相关物品也正在积极搜集中。
三、开展传承工作情况
为了让老艺人在表演中带领徒弟进行现场实践,传承锻炼一批年青人,我县除先后在本地组织了10余场演出外,又拨出补助资金支持确山铁花队赴外地表演20多场,对确山铁花进行了展示性保护,既扩大了确山铁花的影响,又在实践表演中锻炼了一批中青年艺人。
从2002年起,传承人自费20多万元,购置了打铁花所需的炉具、原料、服装、道具、龙灯等,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确山铁花民间表演队”和15人的龙灯队(主要是传承人的子弟和亲属),对这支队伍进行松散型管理。又利用好友的个体浇铸作坊作为培训基地,抽空进行铁花表演和龙灯表演培训,有表演活动时临时通知集中,表演活动结束后,按表演产生的收益平均分配。平时队员各自为业,传承人抽空进行传免费传授技艺,有表演活动时,再进行实践演练,起到了传承绝技的作用。
这支确山铁花表演队伍2004年首次走出家门,应邀赴省会郑州参加“第三届中原文化庙会”,在郑州引起轰动,被庙会组委会和省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民间艺术金奖和特别金奖;特别是2008年春节期间,确山铁花表演队应“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京展演展示活动组委会”的邀请,传承人自费组队,赴北京中央电视台北普陀影视基地连续表演17场,受到北京专家、各界观众和外国友人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及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表演结束,确山铁花被专家评为“金奖
文档评论(0)